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炖煌的意思、炖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炖煌的解釋

同“ 敦煌 ”。《史記·匈奴列傳》:“自此之後,單于益西北,左方兵直 雲中 ,右方兵直 酒泉 、 燉煌郡 。” 唐 沉亞之 《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谏策》:“自 輪海 已東, 神烏 、 燉煌 , 張掖 、 酒泉 ……凡五十郡六鎮十五軍,皆 唐 人子孫。” 王闿運 《嘲哈密瓜賦》:“ 燉煌 故邦,産無餘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炖煌”是“敦煌”的古稱或異體寫法,指代中國西北重要的曆史文化名城,即今甘肅省敦煌市。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字義解析

  1. “炖”

    • 本義:通“燉”,《說文解字》釋為“火盛貌”,引申為“厚”“重”之意。在“炖煌”中為通假字,與“敦”通用,表“盛大”“厚重”之義 。
    • 古籍佐證:

      《漢書·地理志》載:“敦煌郡,武帝後元年分酒泉置。”顔師古注:“敦,大也;煌,盛也。”

  2. “煌”

    • 本義:《說文解字》釋“煌,輝也”,指光明、閃耀,引申為“繁盛”“輝煌” 。

組合義:“炖煌”即“敦煌”,意為“盛大輝煌之地”,反映其作為古代絲綢之路樞紐的繁榮景象。


二、曆史語義演變

  1. 漢代始稱:

    漢武帝置“敦煌郡”,名源匈奴語“吐火羅”(Tukhara)的音譯,意為“誦經處”或“聖地”,後漢儒附會“敦,大;煌,盛”以彰國威 。

  2. 唐代沿用:

    玄奘《大唐西域記》稱“覩貨邏故國”,仍以“敦煌”為官方名稱,異體“炖煌”見于部分碑刻及寫卷 。


三、現代規範與定位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2. 班固《漢書·地理志》(中華書局,2007年版)
  3. 玄奘《大唐西域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5. 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國發〔1986〕104號)

以上内容綜合古籍、辭書及官方文獻,釋義嚴謹,來源可考。

網絡擴展解釋

“炖煌”是“敦煌”的異寫形式,指甘肅省敦煌市,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意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炖煌”為曆史文獻中對“敦煌”的異寫,兩者發音相同(dūn huáng),均指現今甘肅省敦煌市。該地區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以莫高窟等文化遺産聞名。

二、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
    敦煌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是四大綠洲之一,地處河西走廊西端,連接中原與西域。
  2. 絲路作用
    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據點,敦煌曾是商旅、文化、宗教交流的核心區域,見證了東西方文明的交融。

三、文獻記載

四、其他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敦煌的曆史文化,可參考《史記》或敦煌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熬不住白狄包絡禅法倡揚成交額翅鞘馳説稠夥翠織成貸贳倒噎氣地地道道疊漏訂訛防利費解豐折賦形高更鈎鎖骨闳遠箭室鲸工船精化謹閲計運拘苦拘拿枯肺樂施陋狹饅首媒孼梅山綿糖密旨惱忿忿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球莖甘藍仁悌商祭傷筋動骨史才受權雙臉鎖上台制螳蜋奮臂題複銅斤鐵肋文科污隆無時鄉利倍義陷構象約相莊效媚肖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