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調任或任滿離去。 唐 劉禹錫 《武陵北亭記》:“懼換符之日,還復齎恨,無乃遺誚於來者乎!”
"換符"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古代官職制度 指官員交接職務時互換符信的行為。符是古代用作憑證的信物,常見于秦漢至唐宋時期,如《宋史·職官志》記載:"凡除改差遣,皆給黃牒、換符",此處"符"特指官員的任職憑證。該制度常見于州郡長官交接,《漢書·文帝紀》中"二千石遣都吏循行"注引如淳曰:"律說,都吏今督郵是也,換符屬之"。
二、道教儀式術語 在道教文獻中特指更換護身法器的宗教行為,如《道法會元》載:"凡遇劫煞,當換符箓以避之"。這種換符儀式需配合特定科儀,道士通過焚燒舊符、敕寫新符完成靈力更替,體現道教"符應天時"的宇宙觀。
(文獻來源:中華書局《漢語大詞典》第6冊;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史》卷一百六十四;國家圖書館藏明版《道法會元》卷七十二)
“換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換符”指官員調任或任期屆滿離任的行為。該詞源于古代官員交接職務時需更換象征權力的符節(如虎符、印信等)。例如唐代劉禹錫在《武陵北亭記》中寫道:“懼換符之日,還復齎恨”,表達了對職務交接時可能留下遺憾的擔憂。
該詞屬于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曆史文獻中。例如描述古代官員遷調時,可用“換符”指代職位更替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符”的具體形制或古代官制,可參考曆史文獻或考古資料。
八刀絆骥崩褫草體長惡不悛懲羹吹虀誠正鸱溝赤油稠人廣坐處約從風刁帶定稿冬蟄陼堤飛叉逢長浮脃告月官爵輷輘活路講價錢交馬節簡基價旌戟荊株進用齎送巨鬯鈞播空堕捆綁斂禍擄掠緑樽命舃鬧喚霓裳羽衣舞潘室噴騰貧廚潤筆申定奢恣虱官事緒收殓衰政書通二酉隋岸頽天違禮無丁字五浮鄉書小鳳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