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icial ranking and titular honors] 官職爵位
倘若不知,一時觸犯了這樣的人家,不但官爵,隻怕連性命也難保呢!——《紅樓夢》
(1).官職和爵位。《管子·七法》:“官爵不審,則姦吏勝。”《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舉大将軍故人門下多去事驃騎,輒得官爵。” 宋 蘇轼 《讀<開元天寶遺事>》詩之二:“ 三郎 官爵如泥土,争唱 弘農 得寶歌。” 清 戴名世 《孑遺錄》:“但吾衆且十萬餘,置之何地,而主之何人,餉從何出,而以何等官爵待吾也。”
(2).指給予官爵。《後漢書·皇後紀上·和熹鄧皇後》:“帝每欲官爵 鄧氏 ,後輒哀請謙讓。”
“官爵”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綜合解析:
官爵指官職與爵位的結合體,既包含具體行政職務(官職),也涵蓋貴族身份等級(爵位)。如《紅樓夢》中的例子所示,官爵象征權力與社會地位,失去官爵可能連帶危及性命。漢典将其定義為“官職爵位”,并補充了“給予官爵”的動詞用法。
在特定語境中,“官爵”可作動詞使用,如《後漢書》記載皇帝欲“官爵鄧氏”,即授予鄧氏家族官職爵位。
如需深入了解具體朝代的官爵體系(如九品中正制、軍功爵制等),建議查閱《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等專業史料。
官爵是指官職和爵位,是古代中國社會中一種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象征。官爵通常由國家授予,以表彰個人的功績和貢獻。在中國古代社會,官爵分為九等,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孺、卿、丞、史。
官(宀+八)部首:宀,共3筆
爵(父+石)部首:父,共4筆
官爵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制度,具體起源已無法考證。
官爵的繁體寫法為「官爵」,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代在《說文解字》中,“官”字的寫法是「宀入廾冖」。而“爵”字的古代寫法是「爪曷木」。
1. 他因為出色的工作表現而得到了高級官爵。
2. 作為一名官員,他接受了不同級别的官爵。
官職、爵位、官銜
爵位、地位、職位
平民、庶人、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