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陼堤的意思、陼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陼堤的解釋

如堵如隄。形容固定不移。一說為踟躇。《管子·宙合》:“凡堅解而不動,陼隄而不行,其於時必失,失則廢而不濟。” 郭沫若 等集校:“ 李哲明 雲:‘陼,讀為堵。言其不動不行,不能如聖人與變化隨也。’ 沫若 案:‘陼隄’,當為‘隄陼’,即踟躇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陼堤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複合詞,由“陼”與“堤”二字組合而成,主要用于描述水利或地形相關的概念。以下從構詞、本義及引申義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陼(zhǔ)

    《說文解字》釋為“如渚者陼丘”,指水中隆起的小塊陸地,類似“洲”“渚”。

    例證:

    《詩經·周南·關雎》毛傳:“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陼。”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

  2. 堤(dī)

    指人工修築的擋水建築,如河堤、海堤。

    例證:

    《漢書·溝洫志》:“堤防之作,近起戰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複合詞“陼堤”的含義

“陼堤”為并列結構,指水邊的小型堤壩或自然形成的擋水土丘,兼具“陼”的天然地貌特征與“堤”的人工防護功能。

核心用法:

  1. 本義:

    指建于水畔的低矮堤岸,用于防護小型水域或農田。

    文獻例證:

    《水經注·沔水》:“江水又東迳陼堤北,洲上有蘆荻叢生。”

    (來源:郦道元《水經注》卷二十八)

  2. 引申義:

    後引申為抵禦侵擾的屏障,常見于詩文比喻。

    例證:

    清代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以山為陼堤,以江為溝壑。”

    (來源:《顧亭林詩文集》)


三、現代應用與學術考據

現代漢語中“陼堤”已罕用,但古文獻及水利史研究中仍有價值:


權威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郦道元《水經注》(陳橋驿校證本,中華書局)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11卷)
  5. 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上海古籍出版社《顧炎武全集》)

網絡擴展解釋

“陼堤”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古籍中存在不同解釋,以下是綜合整理:

一、基本釋義

讀音:dǔ dī(據、2标注)
本義:

二、出處與争議

  1. 古籍例證:
    《管子·宙合》中提到“陼隄而不行”,學者郭沫若等校注認為“陼隄”可能是“隄陼”的倒文,即“踟躇”,強調停滞不前的狀态。
  2. 結構分析:
    • “陼”通“堵”,指土牆;“堤”為防水建築,合稱表示穩固。
    • 若按“踟躇”理解,則側重動作的遲疑,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三、現代用法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語境。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原文語境選擇釋義,并參考權威文獻(如《漢語大詞典》)進一步驗證。

注意:以上信息主要來源于網絡詞典,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埃堨艾安阿可赤暴擊暴掠貶抑诐賊不靜踟蹰不前揣微禱禳釣灘诋彈對子戲鳳條革滅拱揖指麾孤懸客寄鼓奏涸沍洪茂花苞驕妄解密技法纍黍料峭春寒理當靈機一動龍樓鳳阙眉頭眼腦睦雍南畝南士撓秧鳥旗恰貼求竭氣序賽詩會慅慅觞酒身丁錢手肘疏怠私當私閑宿贓貪橫探水竿壇宇頭訖土木形骸吞鳳脫選先引霄峙協泰寫効謝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