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w] 将身心交付
委身為賈人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她中年時委身一位農民
(1).托身,以身事人。《淮南子·兵略訓》:“背社稷之守,而委身強 秦 。”《文選·盧谌<贈劉琨一首并書>》:“故委身之日,夷險已之。” 張銑 注:“委身之日,謂事 琨 時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濟水》:“ 張良 委身 漢祖 ,始自此矣。” 明 李東陽 《重建諸葛*********堂記》:“而帝胄之賢,無出 昭烈 右者,故委身而從之。”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六篇:“ 秦 既焚燒詩書,坑諸生於 鹹陽 ,儒者乃往往伏匿民間,或則委身於敵以舒憤怨。”
(2).棄身。 漢 劉向 《說苑·建本》:“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體而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不孝孰是大乎?” 清 錢謙益 《南京兵部職方清吏司主事方應祥妻鄭氏贈安人制》:“糟糠不厭,能節腹以奉姑;躃踴無時,遂委身而殉母。”
(3).置身,寄身。《後漢書·朱祐等傳論》:“其懷道無聞,委身草莽者,亦何可勝言。” 宋 文天祥 《<臨江軍>詩跋》:“委身荒江,誰知之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四體漸以不仁,委身牀榻。” ********* 《戲問》:“新聞記者--尤其是委身言論方面的新聞記者--應看清客觀的環境。”
(4).女子将身體交給男人。謂嫁給男子。 唐 元稹 《莺莺傳》:“後歲餘, 崔 已委身於人; 張 亦有所娶。”《剪燈新話附錄·秋香亭記》:“欲終守前盟,則鱗鴻永絶……不幸委身從人,延命度日。”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一節:“男子成了維系氏族的中心……這就要求婦女委身于男子,履行生兒育女的義務。”
(5).脫身。 唐 杜甫 《奉贈李八丈曛判官》詩:“垂白辭南翁,委身希北叟。” 仇兆鳌 注:“委身,謂脫身。” 明 夏完淳 《王侍中懷德》詩:“ 漢 道闇不章,豺虎屯 西京 。委身别故國,行旅滞南 荊 。”按, 王侍中 ,指 王粲 。
“委身”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wěi shēn,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多種解釋,以下為詳細解析: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能隱含“被動性”或“犧牲感”,使用時需結合背景判斷。例如,“女子委身于人”可能帶有傳統性别色彩,而“委身信仰”則強調主動的奉獻。
如需更多例句或詞源考證,可參考《漢典》《淮南子》等古籍。
《委身》一詞是指将自己的身體和心思全然投入到某個事物、某個人身上,無私奉獻,毫不保留。這是一種深情投入和忠誠付出的表現。
《委身》的部首是女字旁,拼音為“nǚ”,總筆畫數為11。
《委身》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史記·王賢列傳》中,形容王賢委身事國。
《委身》的繁體字為「委身」,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作「委身」,字形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他心甘情願地委身于公益事業,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委曲求全、委以重任、委婉、身心俱疲等。
傾心、全心全意、奉獻、忠誠。
漠不關心、冷漠、疏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