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名;美稱。 唐 韓愈 《争臣論》:“緻吾君於 堯 舜 ,熙鴻號於無窮也。” 宋 嶽珂 《桯史·淳熙内禅頌》:“惟我 壽皇 ,聖孝孔時,力靡遺餘,愛敬既究,熙以鴻號。” 明 張居正 《聖孝紀》:“鴻號之稱定,則一本之義昭。”
“鴻號”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鴻號”指大名或美稱,常用于古代文獻中表達對人物、功績的尊崇。例如:
若需進一步探究文獻用例,可參考韓愈、嶽珂等原文(如《桯史·淳熙内禅頌》)。
鴻號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高亢的呼喊聲。它的拆分部首是鳥和號,鳥是指鳥類動物,號是指聲音。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鴻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衛風·鴻雁》:“彼鴻者,斯水也,鴻之鳥也。”古人通過鴻雁的叫聲來預示天氣的變化,因此鴻號常常被用來形容高亢、響亮的呼喊聲。
在繁體字中,鴻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鴻號的變體寫法較多。其中有一種寫法是“鴻號”,號的上面有一個蟲字旁,表示尖銳的聲音。還有一種寫法是“鴻鵠”,鵠是指一種鳥類,表示高亢而激昂的呼叫聲。
以下是一些關于鴻號的例句:
1. 他在人群中發出鴻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2. 這支隊伍的士氣高昂,他們的鴻號聲充滿了力量。
鴻號的相關詞語有:
組詞:鳴號、呼號、高呼、號角、呼嘯。
近義詞:喊叫、呐喊、叫嚷。
反義詞:寂靜、無聲、低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