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茅龍的意思、茅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茅龍的解釋

相傳仙人所騎的神物。 漢 劉向 《列仙傳·呼子先》:“ 呼子先 者, 漢中 關 下蔔師也,老壽百餘歲。臨去,呼酒家老嫗曰:‘急裝,當與嫗共應 中陵王 。’夜有仙人持二茅狗來至,呼 子先 。 子先 持一與酒家嫗,得而騎之。乃龍也,上 華陰山 。” 唐 李白 《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玉漿儻惠故人飲,騎二茅龍上天飛。” 明 梅鼎祚 《玉合記·閨晤》:“香塵昔慣踐輕軀,弄笛曾經伴 緑珠 。飛天早借茅龍馭。” 清 沉用濟 《望西嶽》詩:“欲跨茅龍問酒母,芝田堪種乏仙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茅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物,其含義和出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茅龍”指仙人所騎的神物,常被描述為外形似茅草編織的龍,具有飛升天界的能力。這一概念源自道教神話體系,象征超凡脫俗的仙家坐騎。

二、典故出處

最早記載見于漢代劉向的《列仙傳·呼子先》:

呼子先是漢中關的蔔師,壽百餘歲。某日他召喚酒家老妪一同應召中陵王。夜間仙人帶來兩隻“茅狗”,呼子先與老妪各騎一隻,茅狗隨即化為龍,載二人飛升至華陰山。

三、文學引用

該典故被後世文人廣泛引用:

四、文化意義

“茅龍”融合了道教“物化飛升”思想,茅草化龍的情節體現了古代對自然物靈性化的想象,也常用于詩詞中表達隱逸或求仙主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文背景,可參考《列仙傳》原文或相關詩詞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茅龍的意思

茅龍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一種傳說中的龍。據說茅龍生活在深山密林之中,形态似蛇,卻有龍的霸氣和力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茅龍的部首是⺏(立刀旁),由部首組成的筆畫數是5畫。

來源和繁體

茅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在繁體字中,茅龍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茅龍的漢字寫法沒有變化,仍然是現代所使用的寫法。

例句

他的力量就像茅龍一般,無人可以抵擋。

組詞

茅龍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通常作為一個整體存在。

近義詞

茅龍的近義詞可以包括神龍、巨龍等。

反義詞

茅龍的反義詞可以包括小龍、嬌龍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