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回忌的意思、回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回忌的解釋

回避,避忌。《後漢書·左雄傳》:“﹝ 左雄 ﹞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新唐書·窦參傳》:“入為禦史中丞,舉劾無所回忌。” 宋 蘇轼 《參定葉祖洽廷試策狀》:“右臣等竊謂先帝親策貢士,本欲人人盡言,無所回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泠然》:“氣質豪爽,當言無所回忌,乃卓犖奇才,濟世之器。”


回避,避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沉佺期》:“迴忌聲病,約句準篇,著定格律,遂成近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回忌”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回避忌諱
    指在言行中避開禁忌或敏感内容,常見于古籍文獻。例如:

    • 《後漢書·左雄傳》記載官員彈劾貪官時“無所回忌”,體現正直無畏的态度。
    • 宋代蘇轼曾用該詞表示“暢所欲言,無需避諱”的立場。
  2. 周年忌日(較少見)
    特指逝者去世後的特定紀念日,如“三回忌”“七回忌”等。此用法多與民間祭祀或佛教文化相關,但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補充說明:
第一義項為核心含義,權威性較高(參考、2、3);第二義項雖存在,但適用範圍較窄,且來源權威性較低。日常使用中需注意語境,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回忌的意思

回忌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對往事的忌諱或回避。它包含了兩個部分:回和忌。

回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回忌的部首分别是回和心,其中回部的筆畫數為6,心部的筆畫數為4。

回忌的來源

回忌一詞最早出自《孟子·盡心上》:“七情有所忌,十二辟有所慎,是謂‘回忌’。”這裡指的是人們應當對情感和行為保持適度的回避和避諱。

回忌的繁體字

回忌的繁體字為「迴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回的形狀稍有不同,其形狀更接近于「囬」。忌的古字形則為「厲」。

回忌的例句

1. 他對于過去的失敗經曆總是心存回忌,不願再提起。

2. 在特定的日子裡,我們要避免談論一些令人傷感的話題,以尊重對方的回忌。

回忌的組詞

1. 回避:避免接觸或談論某人或某事。

2. 忌諱:對某事物或行為感到忌諱,不敢涉及。

3. 回避戰術:采取某種戰術手段使對方無法接觸或攻擊。

回忌的近義詞

回避、規避、避諱、畏諱

回忌的反義詞

無忌、無所忌憚、毫無顧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