瓝槊的意思、瓝槊的詳細解釋
瓝槊的解釋
古代儀仗中的金瓜槌。
詞語分解
- 瓝的解釋 瓝 ó 小瓜。 古書上說的一種草。 筆畫數:; 部首:瓜; 筆順編號:
- 槊的解釋 槊 ò 長矛,古代的一種兵器:“橫槊賦詩”。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瓝槊”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
瓝(bó)
- 讀音:現代漢語中讀作bó,古音可能為蒲角切。
- 含義:指小瓜。該字在《說文解字》中被收錄,與“瓞”(dié)意義相近,均表示瓜類植物的果實,但“瓝”更強調瓜的幼小形态。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屬于生僻字。
-
槊(shuò)
- 讀音:shuò。
- 含義:古代兵器,形似長矛,柄長一丈八尺(約6米),多用硬木制成,頭部有金屬尖刃。常見于漢唐文獻,如曹操《短歌行》中“橫槊賦詩”即指此武器。
-
組合詞“瓝槊”
- 現存文獻:目前未見于權威古籍或現代漢語詞典,可能是生造詞或特定語境下的臨時組合。
- 推測意義:若按字面組合,可能引申為“微小而尖銳之物”,但需具體語境支持。例如在詩歌中或作為隱喻使用。
建議:若該詞出自某特定文本,請提供上下文以便進一步分析。對于生僻字組合,需結合文獻考據或作者意圖綜合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瓝槊(bó zhuó)是一個古漢字詞語,意思是一種古代的武器,即箭的射程标記。下面我會為你詳細解釋一下瓝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以及一些例句。
拆分部首和筆畫:
瓝(bó)是由“石”(dàn)和“勺”(sháo)組成的,它的筆畫數是5畫;
槊(zhuó)是由“木”(mù)和“石”(dàn)組成的,它的筆畫數是12畫。
來源:
瓝槊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豳風·簠簋》篇中,描述了古代用來标記箭射程的工具。經過演變,瓝槊漸漸形成了一個指代古代兵器的詞語。
繁體:
瓝槊的繁體字為簙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瓝的寫法有時會是“巭”,而槊的寫法有時會是“欶”。這些是古代漢字的變體,現代拼寫規範統一采用石、勺和木的組合。
例句:
1. 他手持着一把瓝槊,迅猛地射出箭矢。
2. 那位将軍以瓝槊為标記,将敵軍每一箭的射程測量得非常精确。
組詞:
瓝槊所在的部首是石和木,可以與其他字組成一些相關詞語,例如瓝甕(bó wèng,古代盛水的容器),槊杆(zhuó gǎn,槊的柄部)等。
近義詞:
瓝槊的近義詞包括标尺、箭标等,它們也用于表示射程的測量。
反義詞:
瓝槊的反義詞可能是沒有直接對應的詞語,但可以使用其他詞語來表示沒有标記射程的箭或武器。
希望以上解釋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