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牢馔的意思、牢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牢馔的解釋

酒食。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郭元振》:“廊下及堂上,燈燭熒煌,牢饌羅列,若嫁女之家。”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于是四人對坐,牢饌畢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馬介甫》:“ 馬 慰解之,呼僮具牢饌,更籌再唱,不放 萬石 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牢馔”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áo zhuàn,其基本含義指酒食,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豐盛的飲食或宴席場景。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根據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牢馔”直接釋義為酒食,強調飲食的豐盛性。例如唐代牛僧孺《玄怪錄·郭元振》中“牢饌羅列,若嫁女之家”,即描繪宴席上酒食擺放的場景。

  2. 延伸理解
    部分資料(如)提到“牢馔”隱含食物“牢固而香美”之意,認為“牢”指穩固紮實,“馔”指美味食物。這種解讀可能源于字面拆解,但主流解釋仍以“酒食”為核心。


文獻用例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宴席”“佳肴”等替代,但需注意語體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牢馔》是什麼意思

《牢馔》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牢和馔。

牢表示牲畜在圍欄内,防止它們走失;馔表示供獻、供奉。

因此,《牢馔》的意思是供奉于神明或祖先的肉食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牢:(部首)+(筆畫)

馔:(部首)+(筆畫)

來源

《牢馔》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大牢記》一篇中。它來源于古代祭祀活動中所供奉的肉食品,以示對神明或祖先的尊敬和敬意。

繁體

《牢馔》的繁體寫法為「牢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牢馔」的寫法有所變化。一種常見的寫法是「囊吵」,其中「囊」代表牢固,「吵」代表保管。另外一種寫法是「牢飯」,其中「飯」代表食物。這些寫法都強調了對供奉食物的保管和尊重。

例句

1. 每年清明節,我們會在祖墳前擺上豐盛的牢馔,以祭奠先人。

2. 寺廟裡常常會獻上新鮮的牢馔,以供奉佛祖。

3. 作為祭祀活動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準備好牢馔,以酬謝神靈。

組詞

牢籠、牢房、牢記、牢靠、牢固

近義詞

祭品、供品、祭奠、供奉

反義詞

普通食物、日常食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