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縧繩的意思、縧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縧繩的解釋

絲帶子。 唐 徐凝 《回施先輩見寄新詩》之一:“九幽仙子西山卷,讀了絛繩繫又開。”

縚繩:絲帶子。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方當開茲縹帙,散此縚繩,永對翫於書帷,長循環於纖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縧繩”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āo shéng,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縧繩原指用絲線編織成的帶子,主要用于系綁或裝飾衣物、書籍等物品。例如:

二、結構與詞源

三、引申與用法

部分資料(如)提到“縧繩”可比喻關系密切的事物,但此用法較為少見,更多文獻仍以“絲帶”為基本義。需注意語境區分。

四、相關組詞

五、總結

“縧繩”本義為絲質帶子,古代多用于衣物、書籍等物品的裝飾或固定,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或曆史文獻中仍有體現。若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玉台新詠》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縧繩: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縧繩(tāo shéng)是一個名詞,表示用來系東西、捆綁的繩子。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纟”(sī),表示與紡線、纖維有關的事物;右邊的部首是“糸”(mì),表示與紗線有關的事物。縧繩的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縧繩一詞最早可追溯到《莊子·德充符》:“吾言維繩,不維釣也。”這裡的繩即指縧繩。繁體字中“縧”字的底部多了一個“⺝”(zhì)部,與簡體字相比略有變化,但意思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縧繩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對縧繩的解釋是:“《世本》曰練繩世本組。從糸,聚也。纟,事也。糸丱,合百千股,言叢也。”這個解釋中提到了“練繩”這個詞,即繩子由絲線等纖維編織而成。此外,在金文和篆書中,縧繩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簡體字有一些差異。

例句

1. 小孩子用縧繩把兩個玩具熊綁在一起。

2. 打撈隊使用縧繩綁住了沉船的殘骸。

組詞

1. 絲縧:由絲線編織而成的細繩。

2. 緞縧:用于裝飾服裝的絲質細帶。

3. 金繩:由金屬制成的繩子,常用于獎章、勳章等的佩戴。

近義詞

1. 索:表示用來捆綁、拴系的繩子。

2. 繩索:與縧繩意思相同,都表示用來綁捆東西的繩子。

反義詞

1. 松散:與縧繩相反,表示不緊密、不固定的狀态。

2. 散亂:指事物沒有秩序、雜亂無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