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律度的意思、律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律度的解釋

(1).古代計度,皆出于黃鐘之律,故稱律度。度指長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計算容積、重量。《左傳·文公六年》:“著之話言,為之律度。” 杜預 注:“鐘律度量,所以治厤明時。”一說猶法度、法制。見 楊伯峻 《春秋左傳注》

(2).猶規矩,法度。 唐 白居易 《記畫》:“至若筆精之英華,指趣之律度,予非畫之流也,不可得而知之。” 太平天囯 黃期陞 《建天京于金陵論》:“整肅官方,馭群臣以律度。” 章炳麟 《檢論·序種姓下》:“古學廢秏,而姓氏失其律度。”

(3).音律的法度标準。 宋 梅堯臣 《擊瓯賦》:“鳴非瓦釜律度合,鼓非土缶音韻周。” 章炳麟 《辨詩》:“詞以失其律度,南北曲復曼衍不可究論,然葉音宜以官韻為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律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綜合解析:

一、古代計量标準

古代以黃鐘之律為基準制定度量衡體系,涵蓋長度(分、寸、尺、丈、引)、容積和重量的計算。例如《左傳·文公六年》記載“為之律度”,杜預注:“鐘律度量,所以治曆明時”。此外,《尚書·舜典》中“同律度量衡”也體現了這一制度。

二、法度與規矩

泛指社會規範或行為準則,如唐代白居易《記畫》提到“指趣之律度”,指藝術創作的規則;太平天國文獻中“馭群臣以律度”則強調治理的法制。章炳麟在《檢論》中稱姓氏“失其律度”,喻指傳統秩序的崩壞。

三、音律規範

特指音樂中的音高标準,如宋代梅堯臣《擊瓯賦》描述“律度合”,章炳麟《辨詩》強調“葉音宜以官韻為準”,均體現音律的标準化要求。


該詞融合了古代科學計量、社會規範和藝術标準三重内涵,既反映中國傳統文化中“律”的系統性(如對“律”的解析),也展現了其在曆史文獻中的多維度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律度的意思

律度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法律的規定與度量,二是指事物的準則和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律度的部首是彳,由“彳”和“呂”兩個部分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律度最早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記載,其意義來源于人們對于秩序和規則的追求。

繁體

《律度》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律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關于《律度》這個詞,沒有明确的古代寫法,但是字形上可能存在一些差異。

例句

1. 我們必須遵守法律的律度,不可隨意違法犯罪。

2. 這個社會需要一定的律度,才能保持秩序和和諧。

組詞

律度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

1. 法律律度:指法律的準則與規範。

2. 社會律度:指社會規範和行為準則。

近義詞

律度的近義詞有:規範、标準、秩序。

反義詞

律度的反義詞有:混亂、無序、不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