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磋議的意思、磋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磋議的解釋

商談;協議。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三編第九章:“初, 湖南 之獨立也,黨人為借聲援備萬一起見,公推 龍昭靈 赴 長沙 ,有所磋議,然尚在途未達也。” 龔振黃 《青島潮》第三章:“此事磋議未畢,而 日本 神尾總司令 已奉命将 青島 海關之文件財産遽行押收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磋議(cuō yì)是漢語複合詞,指反複商讨、共同評議以達成共識的行為,強調在正式或重要事務中通過細緻讨論形成決議。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角度解析:


一、字源與基礎釋義

  1. 單字本義

    • 磋:本指精細打磨象牙(《說文解字》),引申為反複推敲、完善意見。
    • 議:指商議、評議(《爾雅·釋言》),側重集體讨論與決策。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多輪細緻讨論逐步形成統一意見的過程,常見于政務、商務等正式場景。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詞典定義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定義為:“反複商量讨論;共同評議。” 例如:“雙方代表就合作細節展開磋議。”

    來源: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二、語義特征與使用場景

  1. 核心語義

    • 過程性:需經曆多次意見交換(如“經三輪磋議達成協議”)。
    • 目的性:以解決分歧或形成決議為目标(區别于一般“交談”)。
    • 正式性:多用于公文、協議、外交文書等嚴肅語境。
  2. 典型搭配

    搭配類型 示例 語境說明
    動詞搭配 進行磋議、開展磋議 強調行為發起
    對象搭配 磋議條款/方案/政策 涉及具體事務
    結果搭配 磋議未果/達成一緻 指向讨論結果

    來源:《漢語動詞用法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


三、權威文獻用例

  1. 古籍溯源

    《禮記·學記》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隱含“學問需經切磋議論”之意,為“磋議”的文化淵源。

    來源:中華書局《禮記譯注》,2015年。

  2. 當代應用

    外交部官方表述:“中歐雙方就經貿問題深入磋議。”(《人民日報》2023年報道)

    來源:人民網《中歐經貿高層對話舉行》

    (注:因平台限制無法提供完整鍊接,可檢索“人民網中歐經貿磋議”獲取原文)


四、與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例句
商議 側重一般性讨論(範圍更廣) “商議周末出遊計劃。”
協商 強調協調各方利益(目的性更強) “協商工資待遇。”
磋議 突出反複推敲(過程更嚴謹) “磋議邊境劃界問題。”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


結論

“磋議”是具書面語色彩的正式用語,專指通過多輪細緻讨論形成決議的行為,其權威性源于古籍文化内涵及當代政務、商務場景的規範使用。語義上強調過程的反複性與議題的重要性,需區别于日常性“商議”或利益導向的“協商”。

網絡擴展解釋

“磋議”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uō yì,其核心含義指通過商讨、讨論來深入分析問題,以達成共識或解決方案。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與構成

二、使用場景與特點

  1. 正式性與深入性:
    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描述對複雜問題的探讨。例如曆史文獻中提及的“黨人赴長沙磋議”(《貴州民黨痛史》),或涉外事務中的“海關文件磋議”(《青島潮》)。
  2. 目标導向:
    側重通過讨論達成協議或共識,而非泛泛而談。

三、與“磋商”的異同

四、例句參考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磋議”強調通過深入溝通完善決策,常見于需嚴謹對待的事務中。

别人正在浏覽...

柏台薄寒中人遍處慚忿伧言臭罵出跳道韻吊窗疊绮定軍山二次三番法酒負處撫定拂煦高舉深藏貴主皇號降錫谏路皦核結契結讬紀理記錄敬服跼迹量授轹籍理亂流逋羅酆呂葛末期内城京靴品字梅钤奴欺詭勤實齊耦辱麼三大運動呻鳴甚意兒手脖子水妃素霰天涯咫尺危阽烏乎無胫而行寤夢陷害顯僇絃桐孝思下心協愛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