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羽做的袍服。多為道士服飾。 唐 李端 《夜尋司空文明逢深上人因寄晉侍禦》詩:“鶴裘笻竹杖,語笑過林中。” 唐 溫庭筠 《秘書劉尚書挽歌詞》之二:“麈尾近良玉,鶴裘吹素絲。” 閩 徐夤 《口不言錢賦》:“麈尾高談,肯説五銖之號;鶴裘換酒,同思四壁之貧。”參見“ 鶴氅 ”。
“鶴裘”是漢語詞彙,指用鶴羽制成的袍服,多與道教文化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鶴”和“裘”組成:“鶴”指鳥類,象征高潔;“裘”意為毛皮衣物。合指以鶴羽制作的袍服,通常為道士服飾。
文化象征
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仙風道骨,與道教隱逸思想契合,因此鶴裘成為道士身份的象征,體現超脫塵世的意象。
文學引用
唐代詩詞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關聯詞彙
與“鶴氅”含義相近,均指鶴羽制衣,但“氅”更側重披風類外衣,“裘”則泛指毛皮袍服。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全唐詩》或道教服飾相關文獻。
鶴裘是一個成語,意為白色的羽毛像鶴一樣的皮裘,常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或行為高尚、純潔。
鶴裘拆分為“鶴”和“裘”。其中,“鶴”是由“鳥”和“隹”組成,而“裘”則是由“衤”和“求”組成。
“鶴”的筆畫數為11畫,其中5畫來自“鳥”,6畫來自“隹”;“裘”的筆畫數為12畫,其中3畫來自“衤”,9畫來自“求”。
“鶴裘”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七年》:“女曰:‘餘之裘儒鶴白。’束草無所如,焉得而就之?”
鶴袍(鶴袍)是“鶴裘”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曆史文獻記載,古時候人們可能使用不同的字形來書寫“鶴裘”這個詞,但具體寫法無法确定。
她的品德高尚,舉止端莊,真是鶴裘之士。
鶴立雞群、鶴發童顔、人中鶴立等。
品德高尚、高風亮節。
狐裘虎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