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冥路的意思、冥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冥路的解釋

(1).冥途。《敦煌變文集·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魂魄飄流冥路間,若問三塗何處苦?鹹言五道鬼門關。” 宋 柳永 《秋蕊香引》詞:“向仙島,歸冥路,兩無消息。” 明 姚茂良 《精忠記·冥途》:“隻為生前沒善緣,死歸冥路受熬煎。”

(2).猶言死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香》:“ 蓮 入曰:‘君殆矣!是真鬼物。暱其美而不速絶,冥路近矣!’” 清 沉複 《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芸 曰﹞:‘今冥路已近,苟再不言,言無日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冥路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三個維度闡釋:

一、核心詞義(死亡歸宿)

指死者通往陰間的道路,引申為死亡本身。

例證:《漢語大詞典》釋為“冥途。指陰間之路”,如唐代王梵志詩:“冥路無親疏,常情自貧富。”此義強調生命終結後的歸途,屬書面化表達。

二、宗教文化引申(幽冥世界)

在道教、佛教語境中,冥路象征輪回轉生的過渡空間。

典出《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提衆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惡因,增其冥路苦報。”此處指亡魂受業力牽引的幽冥境界,含因果報應思想。

三、哲學隱喻(未知之境)

莊子思想中,冥路被賦予超越認知的混沌狀态之意。

《莊子·逍遙遊》雲:“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寝卧其下”,郭象注“冥路”為“玄默之境”,喻指超越生死界限的形而上境界。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地藏菩薩本願經》(宗教文化出版社)
  3.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郭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冥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冥途(陰間之路)
    指人死後通往陰間的道路,常與死亡、魂魄歸處相關。例如:

    • 《敦煌變文集》提到“魂魄飄流冥路間”,描述亡魂在陰間徘徊的狀态。
    • 明代姚茂良的《精忠記》中“死歸冥路受熬煎”,進一步強化了其與死後世界的關聯。
  2. 死期
    引申為生命的終結,即死亡的期限。例如: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蓮香》中“冥路近矣”,暗指死亡即将來臨。

二、文學與用法

三、現代理解

現代語境中,“冥路”多用于文學或隱喻表達,如“踏上冥路”代指死亡,帶有古典色彩。需注意其使用場景,避免日常口語化誤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敦煌變文集》《聊齋志異》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大哀哭暗藹稗官野史變警不曉事草疏長錠磁州窯大度包容當間兒黨逆東使兌換券躲煞罰殛幹屬古老錢鴻奬偟暇湖州鏡建德鄉澆冷水角試家箦錦柏金函僦度枯澗樂阕斂笏琳觀溜鳥隆永淪匿明白人腦電波普遍性怯桡青錫氣忍聲吞七十三八十四肉餡閃道試管雙繡蜀鹿松江貪虐條進荼苦文中虎五兩五馬渡江小龍團黠卒細岑歇和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