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恩牛怨李的意思、恩牛怨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恩牛怨李的解釋

唐 代 穆宗 至 宣宗 年間(821-859),朝臣分别以 牛僧孺 、 李德裕 為首,黨争激烈。後以“恩牛怨李”喻結黨傾軋。 清 錢謙益 《<範勳卿文集>序》:“五十年以來,恩 牛 怨 李 之殘局,清流白馬之遺恨,讀先生之文,可以考見一班。” ********* 《聞楊杏佛被害感書》詩:“恩 牛 怨 李 成何事,生死無由問 伯仁 !”參閱《新唐書·李德裕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恩牛怨李

“恩牛怨李”是漢語中一個典故性成語,源自唐代“牛李黨争”的曆史事件,現多用于形容因政治立場或利益關系而對同一人或事物産生截然相反的情感态度。以下從語義、典故及現代引申義三方面解析:


一、語義解析


二、曆史典故溯源

該成語直接關聯唐代中後期持續近40年的“牛李黨争”(808年—846年):

  1. 黨派對立:
    • 牛黨:以牛僧孺為首,代表科舉出身的庶族官僚,主張改革藩鎮割據;
    • 李黨:以李德裕為首,代表士族門閥勢力,主張強化中央集權。
  2. 立場反複:

    官員常因權力更疊被迫依附不同黨派,今日受牛黨提拔而感恩(“恩牛”),明日因李黨打壓而怨恨(“怨李”),凸顯政治生态的功利性。


三、現代引申義

  1. 情感矛盾:

    形容對同一對象因利益變化而産生愛恨交織的心理,如職場中對領導既依賴又不滿的态度。

  2. 立場搖擺:

    批判無原則的投機行為,如為私利頻繁轉換陣營或态度。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該成語屬冷僻典故,權威線上釋義較少,建議以紙質詞典及正史文獻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恩牛怨李”是一個源自唐代曆史事件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發音與基本含義


二、曆史背景

  1. 時代背景:
    該成語源于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間(821年-859年),朝臣分為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兩大政治集團,史稱“牛李黨争”。兩派在科舉、藩鎮政策等方面長期對立,争鬥持續近四十年。

  2. 核心矛盾:
    牛黨代表科舉出身的庶族官員,主張改革;李黨代表世家大族,維護舊制。雙方互相排擠,導緻朝政動蕩。


三、成語的引用與擴展


四、注意:其他解釋的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對人态度不一,感恩與怨恨并存”,但根據高權威性來源及曆史文獻記載,此說法不準确,可能是對成語的誤解或混淆。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考證,可參考《新唐書·李德裕傳》。

别人正在浏覽...

白暗班叔裁服讒阋成都侈侈赤箭槌餅打哈哈當量調簧遞杯丢盔棄甲兜賣發地發光粉綿鬲并工關歸往黑鈣土和碩黃鑽魂牽夢萦火柱疆域家嚴椄槢觐歲開口笑康乾靈棺靈仗裡衣籠子陋學雒陽生罵侮麻葉皮民智蓬鬓平夷僑寄青梼憩息人困馬乏撕破臉宿疾桐木布投書拖刀計亡滅宛虹頑空蔚跂仙航崄遠先子消廢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