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怠慢故舊。《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 鄭玄 注:“敬故,不慢舊也。” 賈公彥 疏:“二曰敬故者,君與民皆須恭敬故舊朋友。”
“敬故”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内涵與對過去的尊重相關,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尊敬曆史傳統、珍惜過往經曆或人物。這一用法強調對文化傳承、個人記憶的重視,例如在文學創作或社會禮儀中,常體現為對先賢、舊事的緬懷與敬重。
源自《周禮·天官·大宰》中的治國綱領:“以八統诏王馭萬民,一曰親親,二曰敬故”。鄭玄注曰:“敬故,不慢舊也”,即不怠慢故舊朋友或舊臣,要求君主與民衆都應恭敬對待有舊交之人。此義項更側重人際關系中的道德準則。
可通過《周禮》鄭玄注和查字典網釋義進一步了解該詞演變脈絡。
敬故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對過去的事物或前輩懷有敬意,尊重和尊崇。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教字旁,右邊是故字旁。總共有十九個筆畫。
敬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體的始創時期和來源沒有确切的記載。敬故一詞在古代常常用于表達對祖先、前輩和過去的事物的敬意。在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念中,人們對曆史和傳統非常重視,因此敬故這個詞在漢語中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敬故的寫法和簡體字類似,隻是筆畫略有差異。繁體字的敬故在第二個字的下部多出一個“舊”字旁。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今天有所不同。學者研究古代文字發現,敬字在古代是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的部分表示敬意,下面的部分表示禮節。故字在古代是像一個框架,類似于今天的方框字,表示過去的事物。
以下是一些關于敬故的例句:
1. 我們要敬故愛新,才能不斷進步。
2. 學生們在畢業典禮上向校長和老師表達了對他們的敬故之情。
3.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樹立起對先輩的敬故之心。
敬故的組詞有:敬重、敬愛、敬仰等。
與敬故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尊敬、尊崇、恭敬等。
與敬故意義相反的詞語有:蔑視、輕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