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敷的意思、春敷的詳細解釋
春敷的解釋
謂花木春天開放、繁榮。《文選·潘嶽<秋興賦>》:“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 李善 注:“ 孔安國 《尚書傳》:‘敷,布也。已布而生也。’” 晉 王淑之 《蘭菊銘》:“蘭既春敷,菊又秋榮。”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記·紅豆》:“葉圓以澤,素蘤春敷,子生莢間,纍纍綴珠。”
詞語分解
- 春的解釋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農曆正月至三月)。春節。春色。春晖(春天的陽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婦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歲,如“春春正富”;
- 敷的解釋 敷 ū 布置,鋪開,擺開:敷設。敷陳(鋪陳,詳細叙述)。敷衍(a.叙述并發揮,亦作“敷演”;b.做事不夠負責或待人不懇切,隻做表面上的應付;c.勉強維持)。 塗上,搽上:敷藥。敷粉。 足夠:入不敷出。
網絡擴展解釋
“春敷”是一個古典文學詞彙,主要描述春季植物生長的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指花木在春天開放、繁盛的狀态,常用于描繪自然生機。該詞由“春”(季節)和“敷”(散布、展開)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春天萬物鋪展生長”。
二、具體解析
-
字義溯源
- 敷:此處取《尚書》注釋中“布也,已布而生”的含義,指植物在春季舒展枝葉、綻放花朵的蓬勃狀态。
- 春:既指季節,也暗含生機複蘇的意象。
-
文學引證
- 潘嶽《秋興賦》以“冬索而春敷”對比四季榮枯;
- 晉代王淑之《蘭菊銘》用“蘭既春敷”展現蘭花與菊花在不同季節的盛放;
- 宋代宋祁描寫紅豆“素蘤春敷”,突出春日花朵的素雅繁密。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詩詞歌賦中,如:
“桃花柳絮及春敷”
通過植物意象傳遞季節更疊與生命律動,常見于詠物、寫景類作品。
四、延伸說明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主要見于古籍或仿古創作中。其近義詞有“春榮”“芳菲”,反義詞如“秋落”“冬凋”。若需查閱更多例證,可參考《文選》《益部方物略記》等文獻(綜合-5)。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春敷這個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是由“春”和“敷”兩個字組成的。下面我會分别給出它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1. “春”的拆分部首是日(日字旁),它的筆畫數是9劃。
2. “敷”的拆分部首是攵(攴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5劃。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春敷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根據現代的繁體寫法來看,它的古時寫法應該與現代相似。
關于例句,下面是一個使用春敷的例子:
春天來了,大地開始敷滿了花草的氣息。
雖然我沒有提到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但希望上面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有其他問題的話,歡迎再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