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秤與倉庫。比喻心中有數而不露于外。《管子·七法》:“衡庫者,天子之禮也。” 尹知章 注:“衡者,所以平輕重;庫者,所以藏寶物,不令外知者也。言王者用心,常當準平天下,既知輕重審用于心,無令長耳目者所得,此則天子之禮然也。”
“衡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衡”(秤)和“庫”(倉庫)組成,字面指稱量工具與存儲場所,比喻心中有明确的衡量标準或計劃,但深藏不露。
出處與典故
源自《管子·七法》:“衡庫者,天子之禮也。” 尹知章注解稱:“衡者,所以平輕重;庫者,所以藏寶物……王者用心,常當準平天下,審用于心,無令外知。” 此處強調統治者需暗中權衡利弊、掌控全局的治國智慧。
引申含義
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對事物有清晰判斷卻不輕易表露的狀态,常用于形容沉穩、内斂的處事态度。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如分析曆史文獻、哲學思想時,或描述人物性格特征。
補充說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若需深入理解,建議結合《管子》原文及注疏,或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
衡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衡和庫。
衡的部首是行,筆畫數為5。它在漢字中表示平衡、稱量等意思。
庫的部首是白,筆畫數為5。在這個詞中表示存放、儲藏之意。
衡庫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太明确,它可能源于古代的計量單位之一“衡”,而“庫”則表示存放的倉庫。結合在一起,衡庫可能表示一個存放用于稱量的計量相關物品的地方。
繁體字中,衡庫的寫法為「衡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衡庫在古代常寫作「衡庫」,字體的樣式和結構也有所區别,但基本含義和現代漢字相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衡庫的例句:
1. 他将商品稱重後放入了衡庫中。
2. 這個衡庫非常大,能夠容納大量貨物。
組詞:衡量、庫房、衡器等。
近義詞:倉庫、庫房、庫等。
反義詞:倒賣、銷售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