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厚老實。 隋炀帝 《隋秦孝王诔》:“ 孝王 惟允,俾侯于 秦 ;爰自聖章,天性誠願。”
(1).衷心的願望。 漢 劉向 《九歎·愍命》:“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誠願藏而不可遷。”《陳書·高祖紀下》:“九域八荒,同布衷款;百神羣祀,皆有誠願。” 唐 蕭穎士 《為陳正卿進續尚書表》:“陛下必謂臣所著小有可觀,賜以召見,闕庭一垂試問,臣採摭之外,亦以學文,縱不能光揚盛美,猶庶乎細水短材之益,則聖人之含容大矣,微臣之誠願畢矣。”
(2).衷心希望。 唐 張廷珪 《請勤政崇儉約疏》:“臣愚誠願陛下約心削志,澄思勵精,考 羲 農 之書,敦樸素之道。”
“誠願”是由“誠”與“願”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書面用語。根據《現代漢語大詞典》的解釋,“誠願”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其一指“真誠的心意”,強調情感的真實性,例如“以誠願相待”;其二表示“誠摯的願望”,常用于表達對他人或事物的深切期許,如“誠願國泰民安”。
從詞源結構看,“誠”本義為信實、不虛僞,《說文解字》釋作“信也”;“願”則包含心願、希望之義,二者結合後形成遞進式語義關系,即“由真誠态度産生的願望”。該詞多用于正式文書、賀詞或詩歌等文體,現代漢語中常見于表達祝福、祈願等場景,例如“誠願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漢語應用語言學詞典》特别指出,“誠願”與“誠心”“誠意”存在細微差異:前者側重願望的純粹性,後者多指态度的真摯。在語法功能上,“誠願”可作主語(如“誠願已達”)、賓語(如“心懷誠願”),亦可作定語修飾抽象名詞(如“誠願之力”)。
“誠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側重,以下是綜合解釋:
忠厚老實
指人的品性淳樸、誠實可靠。例如《隋秦孝王诔》中記載:“孝王惟允,俾侯于秦;爰自聖章,天性誠願。”
衷心的願望/希望
表示發自内心的強烈期盼或承諾。如漢劉向《九歎·愍命》中:“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誠願藏而不可遷。”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正式文本。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側重“品性”還是“願望”。
案典寶香寶幢悲憐采畫岔道成濟撐口晨露單務洞見肺腑對門方向舵梵樂繁人返鄉風火風磨服污浮言貴金屬钴鉧潭過領鼓人和容和弱候塢慌慌速速環回毀玷積褚結轶精神衰弱羁曲亢進兩庑斂甲寮列林林留情龍潛鳳采毛兵某屏旁行書疋夫鋪舍三嘏審結試對氏號水秀悚怯送眼流眉胎膜塔鈴天寶踢斷門檻透平機無徵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