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落的意思、摽落的詳細解釋
摽落的解釋
落下。 唐 劉希夷 《江南曲》之八:“冠蓋星繁 湘水 上,衝風摽落 洞庭 渌。” 宋 無名氏 《梅妃傳》:“若寂寞於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摽落之梅花,隔 長門 而不見。”
詞語分解
- 摽的解釋 摽 à 緊緊地捆綁物體使其相連:椅子腿活動了,用鐵絲摽住。 比着:摽着勁幹。 用胳膊緊緊地鈎住:他倆摽着胳膊走。 親近,依附(多含貶義):他們摽在一塊兒。 落:摽梅。 打,擊:“長木之斃,無不摽也”。
- 落的解釋 落 ò 掉下來,往下降:降落。落下。零落(.葉子脫落,如“草木落落”;.衰敗,如“一片落落景象”;.稀疏,如“槍聲落落”)。脫落。落葉。落淚。落潮。落英。落日。落體。落座。隕落。落井下石(形容乘人之危
網絡擴展解釋
“摽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落下、掉落,多用于描述物體或自然現象的墜落狀态。例如《梅妃傳》中“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即用“摽落”形容梅花凋零飄落的情景。
二、發音與結構
- 拼音:标準讀音為biāo luò(部分文獻标注為piǎo luò,但現代漢語中多采用前者)。
- 結構:由動詞“摽”(意為擊打、墜落)與“落”組成,屬并列式複合詞,強調物體脫離原位的動态過程。
三、出處與用例
- 古代詩文:唐代柳希夷《江南曲》中“沖風摽落洞庭渌”,描述風吹落物的場景。
- 曆史文獻:宋代《梅妃傳》以“摽落”比喻梅花凋謝,暗喻失寵妃嫔的境遇。
四、其他關聯含義
“摽”字單獨使用時,可表示“捆綁物體”“依附”(如“摽勁兒”)或“擊打”,但“摽落”一詞僅保留“墜落”義。
五、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生僻,常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中。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優先選用“飄落”“凋落”等更通用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摽落(biē luò)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物體或人突然墜落、跌下的動作或狀态。下面是關于摽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摽(biē)的部首是扌(手)和滿(滑),總共有12個筆畫;
- 落(luò)的部首是艹(草)和骨(骨骼),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說文解字》是這個詞的最早來源,具體可參考。
繁體寫法:
摽落的繁體寫法為「摽落」。
古時候漢字寫法:
關于摽落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我沒有找到相關的資料。可能沒有特定的古漢字寫法。
例句:
- 昨天我從樹上摽落下來,摔得很疼。
- 她不小心踩到滑闆上,摽落在地,摔得頭破血流。
組詞:
摽落沒有常見的組詞,因為它本身是一個詞語。
近義詞:
- 跌落、墜落、落地:指物體或人突然跌下。
- 落下、下落:指物體從高處掉下。
反義詞:
- 上升、升起、上升:指物體或人向高處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