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食。《書·西伯戡黎》:“非先王不相我後人,惟王淫戲用自絶,故天棄我不有康食。” 清 顧炎武 《常熟縣耿侯橘水利書》詩:“必有康食年,《河》《洛》待明聖。”
“康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時代背景進行區分:
古代釋義:足食(基本生活保障)
現代引申:健康飲食(營養科學概念)
辨析提示:古籍中的“康食”多與民生經濟相關,側重物質層面的充足;現代用法則聚焦個體健康,屬于營養學範疇。兩種含義反映了語言隨時代演變的特征,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康食(kāng shí)是指養生、健康的飲食。它是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康”和“食”。
康的拆分部首是⺍(衣字旁),其拼音為kāng,表示“健康、安甯、幸福”。食的拆分部首是食(口字旁),其拼音為shí,表示“吃、食物”。
康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養生文化和中醫養生理論。人們認識到正确的飲食習慣對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康食的概念。
在繁體字中,康食的寫法為「康食」。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康的寫法有“⺍”、“衤”等多種形式,食的寫法有“飠”、“畀”等多種形式。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康食這個詞:
與康食相關的組詞可以有:
與康食近義詞有:
康食的反義詞可以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