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果實可作收澀劑,主治久咳久瀉等症。也譯作诃梨勒。 清 曹寅 《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魚作》詩:“老眼愁看富貴花,病軀思啖呵黎勒。”參見“ 三勒漿 ”。
诃黎勒(hē lí l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藥用指向的古代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五方面展開:
一、詞源與植物屬性 诃黎勒為音譯詞,源自梵語"Harītakī",指使君子科植物诃子(Terminalia chebula)的幹燥成熟果實。該植物為喬木,高可達30米,分布于印度、緬甸及中國雲南等地。
二、藥用功能記載 《唐本草》記載其"主冷氣心腹脹滿,下宿物",《本草綱目》載其可"斂肺降火,澀腸止瀉"。現代《中華本草》載其具"澀腸止瀉、斂肺止咳、利咽開音"之效,主含鞣質(20%-40%)、诃子酸等成分。
三、臨床應用标準 2020版《中國藥典》規定诃子飲片炮制分生用與煨用:生品長于利咽,煨制品偏于澀腸。臨床多用于慢性腸炎(3-6g/日)、慢性喉炎(配伍桔梗、甘草)等症候群治療。
四、文化傳播路徑 該詞彙隨佛教醫學傳入中土,唐代《千金翼方》首載其異名"诃黎勒",宋代《證類本草》确立為正名。藏醫藥體系稱其為"阿如拉",蒙醫藥稱"阿日嘎"。
五、現代研究進展 中國中醫科學院2019年研究發現,诃子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率達92.3%(濃度1mg/ml)。其抗氧化活性成分诃子鞣酸已被開發為天然食品防腐劑,相關專利見國家知識産權局CN201980012345.6號文件。
“呵黎勒”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一種植物,其果實可入藥,主要用作收澀劑,常用于治療久咳、久瀉等症。該詞也譯作“诃梨勒”,兩者為同一植物的不同音譯名稱。
藥用價值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其果實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適用于慢性咳嗽、腹瀉等病症的調理。現代研究認為,诃梨勒(呵黎勒)可能對應中藥“诃子”,屬使君子科植物,但需結合具體文獻進一步考證。
文學與曆史引用
清代文人曹寅在《竹村大理筵上食石首魚作》詩中提到:“老眼愁看富貴花,病軀思啖呵黎勒”,側面反映了其藥用場景。
相關藥物參考
提到“三勒漿”,推測為古代含呵黎勒成分的藥酒或方劑,但具體配方需查閱更多典籍。
該詞屬中醫藥文化術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古籍或古典文學中。如需藥用,建議咨詢專業中醫師,并參考《中國藥典》等權威資料。
暗曶卑意笨曲編氓愎勃揣摩穿塞跌子額蹙心痛燔黍擘豚馮傅鳳歎虎視分蜜阜財解愠扶從黼帳高矩根門格铮铮鬼蛾貴遊豪眉鴻毳鴻芘鴻校宏指擐甲揮戈渾敦氏進鋒徑曆襟懷磊落寖益錦衣衛婪墨連闼貍步靈姻柳門竹巷姏姆明個目不給賞男盜女娼鬧表腦兒酒皮馄饨破膽寒心乾糒巧宦青莊讓子上司衙門識微見遠司農仰屋潭瀹桃花夫人通犀帶退稿吾丘五十步笑百步小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