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乾糒的意思、乾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乾糒的解釋

幹糧。《東觀漢記·元賀傳》:“﹝ 賀 ﹞為 九江 太守,行縣齎持乾糒,但就溫湯而已。”《舊唐書·郝處俊傳》:“賊徒奄至,軍中大駭。 處俊 獨據胡床,方餐乾糒,乃潛簡精鋭擊敗之。”《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 狐毛 進乾糒, 介子推 捧水以進, 重耳 與諸人各飽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乾糒”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需結合“乾”的讀音和“糒”的含義綜合解釋:

1. 讀音與字形

2. 詞義解析 指幹燥的幹糧,古代常用于行軍、旅行或應急儲備。例如《東觀漢記》記載官員巡查時攜帶“乾糒”,《舊唐書》描述将領在戰場食用此物。

3. 使用注意

出處示例:
《東周列國志》第三五回:“狐毛進乾糒,介子推捧水以進,重耳與諸人各飽食。” —— 描繪流亡途中的飲食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乾糒的意思

《乾糒》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指的是幹糧、幹食等。它是一個古代漢字,用來描述保存時間較長、不易變質的食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在《乾糒》這個詞中,它的拆分部首是“丨”和“米”,部首是指構成字形的字形元素。它的筆畫數目為12畫,是指書寫這個字所需的筆畫數。

來源和繁體

《乾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它是由“幹”和“稻米”的意思組合而成的。而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乾餼”,也可以表示幹糧、幹食等含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乾糒可以使用篆書、隸書等字體來書寫。篆書是古代印章上的字體,而隸書則是秦漢時期行書的一種字體形式。

例句

1. 在長途旅行中,充足的乾糒是保持體力的關鍵。

2. 這些乾糒可以保存很久,適合用來備災。

組詞

1. 乾米:指的是保存較長時間不變質的幹燥稻米。

2. 糒饘:指的是由米飯、面粉等谷類制成的食物。

近義詞

1. 幹糧

2. 幹食

反義詞

鮮食:指的是新鮮、易腐食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