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骨的意思、束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骨的解釋

(1).謂制約或聚集骨骼。《三國志·魏志·管辂傳》“然後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辂别傳》:“夫 鄧 之行步,則筋不束骨,脈不制肉,起立傾倚,若無手足。”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當其弭耳宛足,紏筋束骨,練眉不飛,金毫未揭,雖猛氣之翕伏,終奇形之突兀。”

(2).中醫針灸穴位名。參閱《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六府井荥俞原經合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骨在漢語中具有多重釋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及專業領域進行解讀:

一、基本釋義 束骨本義指"捆紮骨骼",出自《黃帝内經·靈樞》"骨為幹,脈為營",引申為約束骨骼結構的生理功能。《說文解字》釋"束"為"縛也","骨"指人體骨骼系統,合稱體現中醫基礎理論中筋骨相依的概念。

二、中醫專釋

  1. 經絡穴位:特指足太陽膀胱經腧穴"束骨穴",定位在足外側第五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該穴位主治頭痛、項強、目眩等症,《針灸甲乙經》記載其可"治腰脊痛如折,髀不可曲"。
  2. 生理功能:指維系骨骼結構的筋膜系統,《類經》張介賓注雲"束者,約也,骨肉相維系者",強調肌肉筋膜對骨骼的約束作用。

三、文獻引證 《素問·生氣通天論》載:"骨正筋柔,氣血以流",明代馬莳注解說"束骨而利機關",此處"束骨"指通過筋膜約束使骨骼保持正常運動功能。《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記載的"束骨手法",則是中醫正骨八法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束骨”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中醫穴位名稱(主要含義)

束骨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具有以下特征:

  1. 定位:位于第5跖趾關節後方,赤白肉際處。
  2. 功能:主治頭痛、項痛、目眩等頭部疾病,以及腰腿痛、癫狂等症狀。
  3. 操作:直刺深度為0.3~0.5寸。
  4. 命名來源:因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在此聚集無法上行,如被束縛而得名。

二、古代漢語中的引申含義

指“制約或聚集骨骼”,多用于形容人體骨骼或筋肉的狀态:

補充說明

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束骨”作為成語,比喻因外界壓力自我限制,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中醫文獻,可能屬于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優先參考中醫或古籍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穴位具體操作或古籍原文,可查閱《醫宗金鑒》等中醫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礙面子白豪白心頒首並轂冰冸傳情初出茅廬楚招出赀蕩戶諜間疊蘿花豆萁燃豆發舉符官耗頓河川和顔說色鴻嗸壞裳為褲皇皇不可終日滑汰會通火燒呼嵩忽悠撿點秔稻金徽進剿鈞諧勘問柯爛棋哩哩啦啦論舉偻句南巢年壽尼師侵地傾城傾國山升降舵時價施屠绶囊書癡誦覽歲醪騰蹀窕冶跳躅脫素襪筒溫牀文具蚊吟向外相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