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骨的意思、束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骨的解釋

(1).謂制約或聚集骨骼。《三國志·魏志·管辂傳》“然後舅氏乃服” 裴松之 注引《辂别傳》:“夫 鄧 之行步,則筋不束骨,脈不制肉,起立傾倚,若無手足。”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當其弭耳宛足,紏筋束骨,練眉不飛,金毫未揭,雖猛氣之翕伏,終奇形之突兀。”

(2).中醫針灸穴位名。參閱《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六府井荥俞原經合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束骨”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中醫穴位名稱(主要含義)

束骨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常用腧穴,具有以下特征:

  1. 定位:位于第5跖趾關節後方,赤白肉際處。
  2. 功能:主治頭痛、項痛、目眩等頭部疾病,以及腰腿痛、癫狂等症狀。
  3. 操作:直刺深度為0.3~0.5寸。
  4. 命名來源:因膀胱經的寒濕水氣在此聚集無法上行,如被束縛而得名。

二、古代漢語中的引申含義

指“制約或聚集骨骼”,多用于形容人體骨骼或筋肉的狀态:

補充說明

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束骨”作為成語,比喻因外界壓力自我限制,但這一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中醫文獻,可能屬于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優先參考中醫或古籍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穴位具體操作或古籍原文,可查閱《醫宗金鑒》等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束骨的意思

《束骨》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捆綁或束縛骨骼。它常用于形容一種極度痛苦或受折磨的境地,用以表達身體上或心靈上的忍受。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骨》的部首分别是 ⺼ (月字旁)和 骨 (骨頭字),總計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束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詩經·國風·周南》裡的一句,“束發三纛兮,繫發三公”。在繁體字中,它被寫成「束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态和寫法常常會有一些變化。對于《束骨》這個詞來說,它的古代寫法為「朮骨」。

例句

1. 他忍受着絕望與痛苦,仿佛是被束骨折磨着。

2. 她一直努力工作,以免讓自己被束骨禁锢住了向前的動力。

組詞

- 束縛 - 骨瘦如柴 - 毛骨悚然

近義詞

捆綁、禁锢、拘束、限制

反義詞

自由、解放、寬松、放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