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指史籍、書冊。《晉書·地理志上》:“ 黃帝 則東海南 江 ,登 空 躡 岱 ,至於 崑峯 振轡, 崆山 訪道,存諸汗竹,不可厚誣。” 元 雅琥 《留别凱烈彥卿學士》詩:“汗竹有編歸太史,雨花無迹染 維摩 。”
汗竹釋義
一、基本含義
“汗竹”是漢語中的古語詞,特指古代用于書寫的竹簡。其名稱源于制作工藝:古人将新鮮竹片烘烤出汗(水分),使其幹燥防蛀,便于刻寫文字,故稱“汗竹”或“汗青”。後引申為史冊、典籍的代稱,象征曆史記載的莊重性。
二、文化引申義
史冊與典籍
因竹簡是早期文字載體,“汗竹”被賦予文化傳承的象征意義。例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中“留取丹心照汗青”,即以“汗青”指代史書,表達青史留名的志向。
來源:《後漢書·吳祐傳》“殺青簡以寫經書”注引《風俗通》
治學與文獻
古代學者将著述刻于竹簡,故“汗竹”亦代指學術成果。如清代趙翼《題遺山詩》“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暗含以竹簡保存文化的意象。
來源:《骈字類編·器物門》“汗竹”條
三、詞源考據
“汗竹”與“汗青”“殺青”同源。“殺青”指烘烤竹簡至“出汗”後刮去青皮,此工序可防蟲蛀,使竹簡耐久,成為定稿的最終步驟。
來源:《太平禦覽·文部》引《風俗通義》“劉向校書,先書竹,改易刊定,可繕寫者以上素”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汗竹”主要用于文學修辭或曆史研究語境,如“汗竹留香”喻指著作流傳,“汗竹遺篇”指珍貴古籍。其古雅特質常見于詩詞、學術著作标題。
注:以上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曆史文獻用例,未提供鍊接因權威詞典無公開電子版,但來源标注可供學術查證。
“汗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借指史籍、書冊,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汗竹”原指古代制作竹簡的過程。古人将竹片火烤去濕(稱為“殺青”或“汗青”),以便書寫,後引申為記載曆史的載體,代指書籍、文獻。
該詞常出現在詩詞中,表達對曆史的敬重或文人志向,例如:
“汗竹”承載了古代文獻記錄的文化意象,多用于贊頌曆史傳承或文人著述的深遠意義。
百舸白蘋半邊人辨反參虎察敏愁苦瘁赧颠倒是非疊騎鵝蛋臉敷說改厲臯檠篙頭觀風使廣陵散光譽轟铿緘唇江西詩派簡秀交衡價值觀攫為己有豤言哭嚎闊氣枯魚之肆連箭龍旌陋迹镂章鹿辂夢白雞陌生人攀高接貴撇漾僻介破不剌樸刀遣辭措意凄哽請老秋荼密網塞道僧宮燒犀觀火升常十州數白論黃通箋讬稱忘形之交微陋夏黃公顯舉廨田析精剖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