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指史籍、书册。《晋书·地理志上》:“ 黄帝 则东海南 江 ,登 空 躡 岱 ,至於 崑峯 振轡, 崆山 访道,存诸汗竹,不可厚诬。” 元 雅琥 《留别凯烈彦卿学士》诗:“汗竹有编归太史,雨花无迹染 维摩 。”
“汗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借指史籍、书册,常见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汗竹”原指古代制作竹简的过程。古人将竹片火烤去湿(称为“杀青”或“汗青”),以便书写,后引申为记载历史的载体,代指书籍、文献。
该词常出现在诗词中,表达对历史的敬重或文人志向,例如:
“汗竹”承载了古代文献记录的文化意象,多用于赞颂历史传承或文人著述的深远意义。
《汗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沾满汗水而粉嫩可人的竹子”。它是由“汗”和“竹”两个字组成的,每个字都有着独特的含义。
根据《康熙字典》,《汗竹》的拆分部首是“竹”,而它的总笔画数为17。
《汗竹》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据说它最早出现在唐代的诗歌中,用来形容一种粉嫩、欲滴出水的竹子,给人一种清新、娇嫩的感觉。
《汗竹》的繁体字形为「汗竹」。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可是,我对《汗竹》这个词在古时候的写法了解有限,暂时无法提供相关信息。
1. 湿漉漉的竹叶上滴下的汗水,使得汗竹更显娇嫩。
2. 在那片毛玉般的竹海中,我看到了一片浓绿的汗竹。
与《汗竹》相关的组词有:
1. 汗流浃背:形容汗水流得非常多。
2. 竹子:指一种常见的植物。
3. 嫩绿:形容颜色嫩且带有绿色。
与《汗竹》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汗珠:形容流下的汗水有如珠子般。
2. 竹嫩:形容竹子鲜嫩、色泽嫩绿。
与《汗竹》相对的意思的词语是:
竹老:形容竹子年老、色泽枯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