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武帝的意思、漢武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武帝的解釋

(前156-前87)即“劉徹”。西漢皇帝。漢景帝子。公元前140年繼位。在位期間頒行“推恩令”,進一步削弱諸侯王國勢力。又設置十三部刺史以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曾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派張骞兩次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曾命衛青、霍去病率軍進擊匈奴,獲大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漢武帝是西漢第七位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的谥號,其統治時期(前141-前87年)被視為中國曆史上極具影響力的階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人物背景

漢武帝原名劉彘,7歲時因聰慧過人被景帝更名為"徹",寓意通達聖德。他16歲登基,在位54年,通過系列改革将西漢推向鼎盛。

二、核心功績

  1. 中央集權改革

    • 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設置十三刺史監察地方
    • 創立"中朝制"分割丞相權力,強化皇權
  2. 軍事擴張

    • 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控制河西走廊
    • 南平百越、東定朝鮮,将疆域擴展至兩倍
  3. 文化統一

    • 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确立儒家正統地位
    • 首創太學培養官吏,推行察舉制選拔人才

三、經濟政策

實施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制度,統一鑄造五铢錢,六次币制改革終結貨币混亂。

四、曆史評價

作為中國首個使用年號(建元)的皇帝,其統治形成"漢武盛世",但後期窮兵黩武導緻民生凋敝,巫蠱之禍引發政治動蕩。司馬遷評價其"雄才大略",班固稱其"疇咨海内,舉其俊茂"(《漢書·武帝紀》)。

(完整資料可參考、5、7、13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漢武帝

漢武帝指的是中國西漢時期的一位皇帝,他的正式名字是劉徹,是漢朝第七位皇帝。漢武帝是中國曆史上有着重要影響的一位君主,他積極推行改革政策,開創了西漢的繁榮盛世。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漢武帝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分:漢、武和帝。其中,漢是一個漢字獨立存在的部分,武和帝則是兩個漢字的組合部分。漢的部首是水,筆畫數是4;武的部首是止,筆畫數是7;帝的部首是子,筆畫數是8。

來源

《漢武帝》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曆史,特指西漢時期的劉徹皇帝,并用以紀念和稱頌他的功績和才名。

繁體

繁體字中的漢武帝為「漢武帝」,其中「漢」表示漢朝的意思,「武」表示武力和英勇的意思,「帝」表示帝王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差異,不過總體相似。古時候的漢字用毛筆書寫,筆劃的順序、粗細和結構都有特定規定。而現代的漢字書寫則多采用鋼筆或者打字方式。

例句

漢武帝是一位開創性的君主,他的改革使得整個漢朝得以繁榮發展。

組詞

相關的組詞有:漢朝、漢族、武力、帝國、帝王。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漢光武帝、劉徹、漢文帝。

反義詞

反義詞可能是:夏桀、商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