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菽的意思、巴菽的詳細解釋
巴菽的解釋
即巴豆。《淮南子·說林訓》:“魚食巴菽而死,鼠食之而肥。”《文選·左思<蜀都賦>》:“其中則有巴菽巴戟。” 劉逵 注:“巴菽,巴豆也。”參見“ 巴豆 ”。
詞語分解
- 巴的解釋 巴 ā 粘結着的東西:泥巴。鍋巴。 粘貼,依附在别的東西上:飯巴鍋了。巴結别人。 貼近:前不巴村,後不巴店。 盼,期望:巴望。 張開:巴着眼睛。 古國名,在今中國四川省東部。 中國四川省東部,泛指四川
- 菽的解釋 菽 ū 豆的總稱:菽水(泛指粗茶淡飯,用以指對父母的奉養,如“菽菽承歡”)。菽麥。菽粟。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巴菽”是中藥“巴豆”的别名,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讀音:bā shū(與“書”同音)
- 詞義:指巴豆,一種傳統中藥材,屬大戟科植物巴豆的幹燥成熟果實。
二、特性與用途
- 藥性:辛、溫,有毒。
- 主治:
- 宿食不化,幫助消化;
- 緩解大便閉塞,具有瀉下作用。
- 毒性注意:需嚴格遵醫囑使用,過量可能引發中毒。
三、文獻記載
- 《淮南子·說林訓》提到:“魚食巴菽而死,鼠食之而肥”,說明其對不同生物的作用差異。
- 《蜀都賦》中“巴菽巴戟”的記載,進一步印證其作為藥材的曆史應用。
四、其他解釋(較少見)
在部分語境中,“巴菽”被拆解為“追求豆類”,象征積極主動的态度,但此義項多見于古文引申,現代較少使用。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藥理信息,可參考《漢典》《淮南子》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巴菽(bā shū)這個詞,是指農民在田間勞作時的一種工具,類似于鋤頭。下面我來給你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詞的來曆、拆分部首和筆畫、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還有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巴菽的部首是木(mù),其中“巴”是左右結構的偏旁,意思是雙手平攤;“菽”是象形字,表示農作物的一種種子。根據筆畫主要分布在左、中、上部的規則,巴菽的筆畫數是9畫。
巴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周禮·春官宗伯·大司農》中,最初用來指代農具。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巴字多被寫成“巴又”或“巴力”,菽字則大多寫成“昔”。在繁體字中,巴字和菽字的形态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以下是幾個使用巴菽的例句:
1. 農民們利用巴菽從早到晚辛勤耕種。
2. 爺爺常常依靠巴菽來照料自家農田。
巴菽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巴菽耕作、巴菽農田等。與巴菽意思相近的詞有鋤頭、耕具、農具等,它們都表示用來耕種的工具。而與巴菽意思相反的詞則是收割機等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它們代替人工勞動。
希望這些解釋能夠幫助你理解巴菽這個詞的意思和相關内容。如果你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繼續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