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壺的意思、孔壺的詳細解釋
孔壺的解釋
古代滴水計時之器。因底部有小孔,故稱。《後漢書·律曆志下》:“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下漏數刻,以考中星,昬明生焉。”
詞語分解
- 孔的解釋 孔 ǒ 小洞,窟窿:孔穴。孔眼。孔洞。孔方兄(指錢,因舊時的銅錢有方形的孔,恢諧含鄙意)。 很:孔急。孔武有力。 量詞,用于窯洞:一孔土窯。 姓。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壺的解釋 壺 (壺) ú 陶瓷或金屬制成的一種有把有嘴的器具,通常用來盛茶、酒等液體:茶壺。酒壺。噴壺。油壺。 像壺的形狀或出水狀态的東西:壺鈴(舉重輔助器械之一,形狀像水壺)。 姓。 筆畫數:; 部首:士;
專業解析
孔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特指古代用于計時的儀器——刻漏(也稱漏壺)。其名稱源于器物的結構特征:“孔”指漏壺底部用于滴水計時的細小孔洞,“壺”則指盛水的容器。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與結構特征
孔壺是古代計時工具“刻漏”的别稱,由多級受水壺組成,通過底部孔洞的勻速滴水計量時間。其核心部件包括:
- 漏孔:壺底精密開鑿的出水孔,控制水流速度;
- 浮箭:隨水位上升的标尺,通過刻度指示時辰;
- 分級壺組:多級壺體串聯,保持水位穩定以提升精度。
這一設計體現了古代工匠對流體力學和時間測量的深刻理解。
二、曆史文獻佐證
“孔壺”一詞的權威性見于多部典籍:
- 《周禮·夏官》載:“挈壺氏掌挈壺以令軍井……凡軍事,縣(懸)壺以序聚柝。” 其中“壺”即指孔壺類計時器,用于軍營作息管理。
- 《漢書·律曆志》詳述刻漏結構:“孔壺為漏,浮箭為刻”,明确其作為國家授時儀器的地位。
- 宋代《玉海》引《唐六典》稱:“刻漏之制有銅壺、石壺……以孔洩水”,印證其材質與工藝演變。
三、文化意義與科學價值
孔壺不僅是實用儀器,更承載古代時間哲學:
- 天文關聯:與日晷互補,實現晝夜連續計時;
- 禮制象征:宮廷漏刻象征皇權對時間的掌控,《隋書》載“漏刻生”為專職官吏;
- 科技成就:漢代張衡改進“浮箭式漏壺”,誤差縮至分鐘級,領先世界同期水平。
參考資料
- 《周禮正義》卷五十四,中華書局點校本
- 《漢書》卷二十一·律曆志第一,國學網原文鍊接
- 《玉海·器用部·刻漏》,廣陵書社影印本
-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科技展》釋文,官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孔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古代計時器具
指底部有小孔的容器,用于滴水計時(即“漏刻”)。通過浮箭的刻度變化記錄時間,最早見于《後漢書·律曆志下》的記載:“孔壺為漏,浮箭為刻,下漏數刻,以考中星,昬明生焉。”
-
引申含義(較少見)
部分資料提到其作為成語的用法,比喻“虛名或空頭支票”,例如:傳說孔子曾收到一個外觀精美但内部空無一物的壺,以此諷刺形式大于實質的事物。但這一說法僅見于個别來源,權威性存疑。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 計時原理:通過底部小孔滴水,配合浮箭刻度測量時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天文觀測工具。
- 文獻記載:除《後漢書》外,後世多沿用其作為漏刻的統稱,如《宋史·天文志》中也有類似描述。
三、其他說明
- 詞源争議:關于“孔壺”是否曾作為成語使用,需謹慎參考。主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僅收錄其計時器含義。
- 現代用法:現多用于曆史、考古等領域,指代古代計時裝置。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後漢書》原文或古代天文儀器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圭拉島薄層避竈慘況産房澄别逞肆抽丁拔楔出器促忙點點端由旛旟封網分毫不值腹中兵甲弓纖貫綢龜足駭殚沆浪橫造堅完肩章機伶鬼敬服金石絲竹羁囚激肅集腋為裘雞蹠覺非侃侃控名責實岚霏擂天倒地旅飲梅録明論墨杘魔說摸營鬧嘤嘤撚撚昵昵千金馬千篇一律切瑳琢磨瓊宮趣事曲譯韌力乳柑入妙扇月手遊鞉音跳踯闱棘危主小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