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鸢的意思、木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鸢的解釋

傳說古代木制的形狀像鸢的飛行器。《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墨子 為木鳶,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 漢 王充 《論衡·儒增》:“如木鳶機關備具,與木車馬等,則遂飛不集。” 唐 孫廣 《嘯旨·古木鸢》:“古木鳶,古之善嘯者聞而寫之也。” 鄭觀應 《盛世危言·西學》:“ 公輸子 削木人為禦, 墨翟 刻木鳶而飛, 武侯 作木牛流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鸢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原始飛行器械,其名稱由"木"(材質)和"鸢"(猛禽)複合構成,特指模仿鳥類飛行原理制作的木制裝置。該詞最早見于《墨子·魯問》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漢代學者高誘在《淮南子注》中明确将其稱為"木鸢"。

從器物特征來看,木鸢主體采用輕質竹木架構,通過特殊的氣動結構實現滑翔功能。《中國古機械複原研究》指出,其翼展比例接近現代滑翔機參數,尾部裝置可調節飛行姿态。這種構造原理在《韓非子·外儲說》中"墨子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敗"的記述得到印證,顯示其制作工藝複雜且飛行持續時間有限。

在文化象征層面,木鸢承載着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的專題研究顯示,該發明比達芬奇設計的撲翼機早約1800年,印證了中國古代工匠對空氣動力學原理的早期探索。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将其列為人類飛行器發展史的重要起源标志物。

需要說明的是,部分古籍如《鴻書》所載"木鸢可載人"的說法尚存争議。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通過仿真實驗證實,以當時材料工藝制作的木鸢最大載荷不超過2公斤,主要功能應為軍事偵察或信號傳遞。這一結論與《武備志》中"作木鸢以窺敵城"的記載形成互證。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考證,“木鸢”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木制飛行器具,其含義和背景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木鸢是由木材制成的鳥形飛行器,形狀似鸢(一種猛禽)。其名稱由“木”和“鸢”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木制的鸢鳥”。

二、曆史記載

  1. 墨子制木鸢:最早記載見于《韓非子·外儲說》,提到墨子耗時三年制成木鸢,但僅飛行一日便損毀。這體現了古人對飛行技術的早期探索。
  2. 技術争議:漢代王充在《論衡·儒增》中質疑木鸢的實用性,認為其機關雖精巧,但無法持續飛行。

三、演變與文化意義

四、文獻參考

主要可查閱《韓非子》《論衡》等古籍,或參考現代詞典如《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的釋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飛行器發展史,建議結合《墨子》相關篇章及考古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按籍奧山半景北征不負衆望常客抄近吹大牛吹胡子瞪眼睛疵愆忖量麤用道經廠大垧之慚鄧家無子等守遁世幽居恩慶胹鼈風邁甘冥肐膊火見檢閑交扇踦屦楖枥集貿矜傲迳涉緊缺戟衛老昏棱坎連相連繹黧黮靈文盟祝品定仁境儒家莎笠石湖居士霜列雙七疏僻書香世家騰軒踢打[術]題額土膏違制握發吐哺倭國無地銜尾銷隳卸頭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