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掛弓”。謂息兵。 唐 杜甫 《投贈哥舒開府翰》詩:“ 青海 無傳箭, 天山 早挂弓。” 明 夏完淳 《大哀賦》:“見 伊川 而披髮,鳴 天山 而掛弓。”
挂弓,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含義:
指将弓箭懸挂起來,停止使用。引申為停止戰争、結束武力沖突,回歸和平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典出周武王滅商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典故。據《史記·周本紀》載,武王克殷後"縱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虛,偃幹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複用",象征天下太平。
來源:《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挂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挂弓”字面指放下弓箭,引申為停止戰鬥、息兵和解。常用于形容雙方結束沖突或達成和平。
引申意義
在文學語境中,還可比喻放棄争鬥或擱置争議,如杜甫詩句“天山早挂弓”即表達邊疆戰事平息之意。
曆史典籍
現代用法
如“雙方談判後決定挂弓”,多用于正式或文學化表達。
可通過(查字典)、(漢典)等來源查看更多例句及擴展解釋。
八十四調八下裡柄用不付能不做人層壁沖言沖語春膏大劄端審發爵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發縱指示棼穢覆巢無完卵幹欄官券酣歌恒舞盒擔畫衣縠帛及第花階砌金池鯨蠟妗妗捐階枯風攔網龍旟鸾剪陪裨漂蕩丕業樵服請吃蛩蟁氈戚援融釋貫通如斯三蟲三務三心森孫攝統石磐瘦骨抒詞順數殊庸私庭梃子通知頑忽萬無惟肖惟妙文鼠先龍小團龍颉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