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傳說中 唐 時道人 王老 。 元 楊維桢 《覽古》詩之三六:“小兒 賀季真 ,棄官亦棄宅。遠謁 王道者 ,去問術黃白。” 樓蔔瀍 注引《原化記》:“ 賀知章 謁賣藥 王老 ,問黃白術,持一大珠遺之。老人即以易餅, 賀 心惜之。老叟曰:‘慳吝未除,術何由成。’”
“王道者”一詞的詳細解釋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闡述:
根據古籍記載,“王道者”特指唐代道人王老。這一釋義在《全唐詩》卷697-6及元朝楊維桢《覽古》詩中均有提及,描述賀知章曾向其求教煉丹術但未果的故事。
作為三字成語,其含義進一步延伸:
構成解析
哲學關聯
與儒家“王道”思想(仁義治國)存在關聯,但更側重個體實踐層面,而非治國方略。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語境中。若需深入考證典故細節,可參考《原化記》等古籍記載。
《王道者》是指行事盡職盡責、合乎正義道義的人。他們以公正、仁慈和智慧為标志,秉持正确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盡力維護社會和諧與公平。
《王道者》中的漢字拆分為:“王”、“道”、“者”。
• “王”字的部首是玉,筆畫數為四。
• “道”字的部首是辵,筆畫數為12。
• “者”字的部首是⺅,筆畫數為3。
《王道者》這個詞源自古代中國,早在五代十國時期的《周禮·太蔔令》中已經有使用。它反映了古代王朝臣民對于賢能領導者的期望和人民社會治理的追求。
在繁體字中,《王道者》的字形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王道者》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具體與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流派有關。然而,整體上保留了現代字形的基本結構。
• 他以身作則,是一個真正的《王道者》。
• 唯有遵守法律、尊重他人,并堅持自己的信念,方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王道者》。
組詞:王道、道者
近義詞:君子、良知者
反義詞:奸邪、不義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