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态可掬的意思、憨态可掬的詳細解釋
憨态可掬的解釋
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頑皮嬌癡、單純幼稚的樣子充溢在外。招人喜愛。
詞語分解
- 憨态的解釋 天真嬌癡的神态憨态可掬詳細解釋天真嬌癡的神态。 唐 顔師古 《隋遺錄》卷上:“帝謂 世南 曰:昔傳 飛鷰 可掌上舞,朕常謂儒生飾於文字,豈人能若是乎。今得 寳兒 ,方昭前事,然多憨态。”《二十年目
- 可掬的解釋 可以用手捧住。形容情狀明顯。 唐 韓愈 《春雪》詩:“徧階憐可掬,滿樹戯成搖。” 明 無名氏 《玉環記·範張别臯》:“哥哥,你為何愁容可掬?”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爾日猝為
網絡擴展解釋
“憨态可掬”是一個褒義成語,用于形容人或動物天真單純、質樸可愛的神态,具體解釋如下:
一、含義
- 字面解析
- 憨态:指天真、純樸的神态,有時略帶愚笨感()。
- 可掬:“掬”意為用雙手捧取,形容可愛神态仿佛能被捧在手中( )。
- 引申義
強調自然流露的質樸美感,常用于描繪孩童、動物(如大熊貓)等單純無邪的形象( )。
二、構成與來源
- 詞語分解
由“憨”(天真)、“态”(神态)、“可”(強調程度)、“掬”(捧取)四字組合,突顯神态的生動可觸感()。
- 出處
最早見于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種梨》:“鄉人饋饋,憨狀可掬”( )。
三、應用場景
- 形容對象
- 動物:如大熊貓圓滾滾的體态、企鵝搖搖晃晃的步伐()。
- 人類:孩童天真爛漫的表情或成人偶爾顯露的笨拙可愛()。
- 例句參考
“她筆下的小熊憨态可掬,仿佛躍然紙上”()。
四、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天真可愛、呆萌可人()。
- 反義詞:老謀深算、陰險狡詐()。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不僅描述外表,更蘊含對自然本真狀态的贊美,體現中華文化對質樸之美的推崇( )。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憨态可掬的意思
“憨态可掬”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動物看上去天真、無邪、可愛的樣子。這個詞通常用來描述那些有一種純真和可愛的表情或舉止的人或動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心(忄) + 手(扌)
筆畫:10畫
來源
“憨态可掬”的來源比較早,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作品中。這個詞語反映了中國古代人對于可愛、天真的品質的喜愛和贊揚。
繁體
憨態可掬(繁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憨态可掬的古體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其總體形象和含義保持一緻。
例句
他的傻笑讓人覺得他非常憨态可掬。
組詞
憨厚、可愛、天真、無邪、純真。
近義詞
天真可愛、天真爛漫、天真無邪、天真瞞騙。
反義詞
嚴肅、冷漠、狡猾、狡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