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ritorious works;boundless beneficence] 原意是稱頌一個人的功業甚巨,恩德甚大。現在常用來稱道一個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
你把他多年的老毛病醫好了,真是功德無量
所以擁全神靈,成育聖躬,功德已無量矣。——《漢書·丙吉傳》
原為佛教語。後亦用以稱頌人的功勞、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景德傳燈錄·南陽慧忠國師》:“功德無量,非口所説,非意所陳。” ********* 《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那麼就是象 中國 的 後稷 教民耕田, 法國 柏斯多 發明微生物對于動植物的利害,都是功德無量的大事。” 魯迅 《書信集·緻孟十還》:“雖然犧牲太大,然而功德無量。”
“功德無量”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功業和德行極大,無法衡量。最初用于稱頌功績和恩德,現多用來贊揚他人做了重大善事或貢獻。
該成語融合了儒家“功德”思想與佛教“行善積德”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善行的推崇。
《功德無量》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功德或善行沒有量數。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有兩個偏旁部首。“力”是一個常用的偏旁部首,表示和力量、行動有關。而“㫃”部則很少使用,表示與恩惠、對他人的好處相聯。這個成語總共有十五個筆畫,寫法相對繁瑣。
《功德無量》來源于佛教,是對修行人所積累的善行和功德的形容。佛法認為,功德就像種子一樣,無量無邊。修行者通過行善做好事,幫助他人,能夠積攢功德,做一個善良慈悲的人。
在繁體字中,《功德無量》的寫法是「功德無量」。雖然繁體字在現代漢語中已經較少使用,但仍保留在一些地區和特定場合中。
古時候,《功德無量》的漢字寫法還存在一些變化。在楷書中,「功」的字形與現代相似,但其左邊的「力」部分更象一個手的形狀,象征着力量與行動。而「㫃」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較為複雜,與現代的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仍然表示恩惠和對他人的好處。
例句:他多年來積累了許多善行,他的功德無量。
組詞:
- 功德:佛教術語,指積累的善行和美德。
- 無量:指沒有界限或限量,無限大。
- 無邊:沒有界限或限制,無限廣大。
- 善行:行善的舉止或行為,積攢善德的方式。
近義詞:
- 功德無邊
- 功德無窮
- 善果累累
- 善有善報
反義詞:
- 罪過累累
- 惡果連連
-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不善之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