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eritorious works;boundless beneficence] 原意是稱頌一個人的功業甚巨,恩德甚大。現在常用來稱道一個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
你把他多年的老毛病醫好了,真是功德無量
所以擁全神靈,成育聖躬,功德已無量矣。——《漢書·丙吉傳》
原為佛教語。後亦用以稱頌人的功勞、恩德或做大有益于别人的事情。《景德傳燈錄·南陽慧忠國師》:“功德無量,非口所説,非意所陳。” ********* 《學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那麼就是象 中國 的 後稷 教民耕田, 法國 柏斯多 發明微生物對于動植物的利害,都是功德無量的大事。” 魯迅 《書信集·緻孟十還》:“雖然犧牲太大,然而功德無量。”
"功德無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從詞典學角度解析,該詞由"功德"與"無量"兩部分構成:
一、核心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的定義,"功德"指功業與德行,特指通過善行積累的福報;"無量"意為不可計量、無邊無際。組合後表示善行積累的福報極其深厚,無法用數字衡量。
二、佛教文化溯源
在佛教典籍中,《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文物出版社,1984年)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大乘義章》,指通過持戒、布施等修行所獲得的福德與智慧,這類修行被視作"成佛之資糧"。佛教語境下強調善業積累對生命境界提升的決定性作用。
三、現代語用特征
當代使用中既保留宗教意涵,也引申為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善舉,如《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劉潔修著,商務印書館,2018年)收錄的例句"建立希望小學功德無量",突顯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兼具精神價值與物質貢獻的雙重褒揚功能。
四、權威參考文獻
“功德無量”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指功業和德行極大,無法衡量。最初用于稱頌功績和恩德,現多用來贊揚他人做了重大善事或貢獻。
該成語融合了儒家“功德”思想與佛教“行善積德”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善行的推崇。
安全帶抱柱之信霸占部執柴爿成均監丹裳杜擋訛混俸廉封泥負背福慧歌哭耕斂閨婦國毀鴅瞗會飯賤私劫鼠倉幾個鸠占鵲巢狂戆蘭盆鄰虛籠鈎隴頭吟濛茸妙處名菜謬巧内敍被甲執兵仁事入立入陽沙際深故深情厚意神緻食不知味詩場濕虀虀守默守委水龍頭四失縮首卷舌檀奴桃溪貼體廷鞫通信連頭高頭低王老鮮意縣疣狹小撷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