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韓朋鳥的意思、韓朋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韓朋鳥的解釋

相傳為 韓朋 (即 韓憑 )夫婦精魂化成的鳥。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韓朋鳥者,乃鳧鷖之類。此鳥每天雙飛,泛溪浦。水禽中鸂鶒、鴛鴦、鵁鶄嶺北皆有之,惟韓朋鳥未之見也……南人謂此禽即 韓朋 夫婦之精魂,故以 韓氏 名之。”後亦以指鴛鴦。參見“ 韓憑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韓朋鳥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典故詞彙,源自中國古代著名的愛情傳說“韓憑夫婦”故事,常被用來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或夫婦生死相隨的深情。以下從詞義、典故來源及文化象征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詞義解析

“韓朋鳥”特指傳說中由韓憑(又作韓朋)與其妻何氏死後精魂所化的鴛鴦鳥。該詞承載着“堅貞愛情”“生死不離”的核心語義,常見于古典詩詞中,用以喻指忠貞的戀人或夫婦。

二、典故溯源

據東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一記載:戰國時宋康王奪舍人韓憑之妻何氏,韓憑悲憤自殺。何氏暗中腐蝕衣帶,與康王登台時投台自盡,遺書求合葬。康王怒分葬二人,使其冢相望。後兩冢各生梓樹,根交枝錯,又有鴛鴦栖于樹上,晨夕交頸悲鳴,時人謂此鳥為韓憑夫婦精魂所化。此傳說後成為“韓朋鳥”的文獻源頭,亦衍生出“相思樹”“連理枝”等意象。

三、文化象征意義

  1. 愛情忠貞的圖騰

    韓朋鳥雙栖雙飛、哀鳴不息的形象,被賦予“生死相隨”的象征意義。如王國維《蝶戀花》詞“願作韓朋一片魂,化作雙飛蝶”,即以韓朋鳥喻指至死不渝的情感。

  2. 反抗強權的精神符號

    故事中韓憑夫婦以死抗争強權,其精魂化鳥的結局,暗含對壓迫者的控訴與道德勝利,成為民間文學中反抗精神的載體。

  3. 文學意象的延續

    唐宋以降,“韓朋鳥”頻繁入詩。如李商隱《青陵台》詩“青陵台畔日光斜,萬古貞魂倚暮霞。莫訝韓憑為蛱蝶,等閑飛上别枝花”,借韓憑化蝶(鳥)典故抒寫永恒之愛。

四、相關文獻佐證

除《搜神記》外,敦煌變文《韓朋賦》詳細演繹該傳說,強化鴛鴦化鳥的情節;明代《彤管新編》等筆記亦收錄異文,均印證“韓朋鳥”意象在文化傳承中的穩定性。

結論:韓朋鳥作為漢語特有的文化詞彙,其詞義根植于韓憑夫婦的悲劇傳說,凝結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忠貞愛情的禮贊,是古典文學與民俗信仰中的重要符號。其典故流傳千年,至今仍為詩詞創作與學術研究中的經典母題。


參考文獻來源

  1. 幹寶《搜神記》卷十一(中華書局校注本)
  2. 王國維《人間詞話》引詞例
  3. 李商隱《李義山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箋注本)
  4. 敦煌文獻《韓朋賦》(《敦煌變文集》收錄)

網絡擴展解釋

“韓朋鳥”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詞彙,其含義與典故密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韓朋鳥”指戰國時期韓朋(又名韓憑)夫婦精魂化成的鳥,常被用來象征忠貞不渝的愛情,後亦代指鴛鴦類雙栖水禽。

二、典故來源

據晉代幹寶《搜神記》記載:韓憑為宋康王臣子,其妻何氏貌美,被康王強奪。韓憑怨憤自殺,其妻亦投台殉情。康王故意将二人分葬,兩墓卻一夜之間長出梓樹,樹根交纏、枝葉相連,樹上常栖一對鳥兒,交頸悲鳴,時人視為韓憑夫婦精魂所化()。

三、文獻記載

唐代劉恂《嶺表錄異》描述:“韓朋鳥者,乃鳧鷖之類,每天雙飛泛溪浦”,并明确提到南方人認為此鳥即韓朋夫婦化身()。

四、其他說法

個别現代資料(如)提出該詞指“因親近結成的友誼”,但此解釋未見于古籍,可能是對典故的誤讀或引申,建議以傳統文獻記載為準。

五、文化象征

該詞與“比翼鳥”“連理枝”類似,成為中國古代愛情悲劇的經典意象,常見于詩詞歌賦中,表達生死不離的情感。

别人正在浏覽...

巴哒白田本義邊籴邊朔長惡不悛查驗乘隙程役存定得兼睇睨東宮三師兒科耳食之論方根佛光袴附及海瀕化敵為友皇風諱飾護朽袷囊谏切奸鑄驕偷髻鬟靜貞積粟積言距虛開耑傀儡離倫陵政流屍輪換躶軆嫚言馬蠅哪吒懦兒平澤破酒強鄰勸阻曲業軟聲甚般升瓯詩版霜凍水芝鐵冶尾期五鬥米師象膽小小西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