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牍的意思、兩牍的詳細解釋
兩牍的解釋
指原告之訴狀和被告之答辯狀。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立狀式》:“兩牘當前,殊難黑白。”
詞語分解
- 兩的解釋 兩 (兩) ǎ 數目,二。一般用于量詞和“個、半、千、萬、億”前:兩個黃鹂。兩本書。 雙方:兩可。兩邊。兩便(客套用語,彼此方便)。兩旁。兩側。兩袖清風。兩敗俱傷。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十兩(一市斤。舊
- 牍的解釋 牍 (牘) ú 古代寫字用的木片:文牍(公文)。尺牍(書信)。案牍。 古代樂器名。 筆畫數:; 部首:片;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兩牍"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牍"的本義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兩牍"指兩塊用于書寫的木片或竹片(簡牍),也引申指内容簡短或成對的書信、文書。
- "牍"的本義:古代書寫用的狹長木片或竹片,是紙張普及前的主要書寫材料。《說文解字》釋"牍"為"書版也",即書寫用的木闆。
- "兩"的含義:此處表數量,指兩塊、成對。
二、引申與用法
- 指代簡短文書:因單塊牍片書寫面積有限,"兩牍"常形容内容精煉、篇幅短小的書信或公文。如清代文獻中可見"作書兩牍"的表述,意指寫了兩封簡短的信件。
- 象征成對文件:古代重要文書(如契約、盟書)有時需一式兩份,分執于締約雙方,"兩牍"可指此類成對出現的文件,具有憑證作用。
- 文學修辭:在詩文中,"兩牍"或借指書信往來、信息傳遞。其物質載體(簡牍)的特性,使其帶有古樸、莊重的文化意蘊。
三、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牍"字,釋義為"古代寫字用的木片",并引《漢書》等古籍用例佐證。
- 《古代漢語詞典》:對"牍"的形制、用途有詳細說明,強調其作為書寫載體的曆史地位。
- 《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解"牍"為"用于書寫的木版",是理解其本義的基礎文獻。
- 簡牍學研究著作:如《中國簡牍集成》等,通過考古實物證實"牍"的形制,為"兩牍"的實物形态提供學術支撐。
"兩牍"一詞承載了中國古代書寫文化的物質形态(簡牍)與社會功能(文書傳遞),其釋義需緊扣"牍"的核心屬性,并在曆史語境中理解其引申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兩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法律或文書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兩牍”指訴訟中原告的訴狀(起訴書)和被告的答辯狀,即雙方在案件中提交的正式文書。例如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刑名·立狀式》中提到:“兩牍當前,殊難黑白”,說明訴訟雙方文書對質時難以簡單判斷是非。
-
字義分解
- 兩:指雙方,即原告與被告。
- 牍:原指古代書寫用的木簡,後引申為公文、文書(如訴狀、書信等)。
-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傳統司法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法律術語一般不再使用。其核心含義強調訴訟雙方的書面陳述對案件審理的重要性。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文書的分類或相關術語,可參考《福惠全書》等古籍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闇陋百日糧鼈靈髀髋播授不龜手不相稱長驅深入禅窟悴劣動心駭目惡慧反畔法辟绯衣風鶴負畔覆去翻來負錫甘帶高頭攻權瑰殊過番浩壤呵難橫勢簡括箭猺絞接機舂嗟怨濟濟一堂寂若無人蘭薰桂馥利純立慬令年龍管泥古非今甯方恰貼寝奪秦腔跂訾全科髯主簿射隱私兵蒐狩拓工題複惕兢橐吾拖下水瓦刀望睹瓦器文窮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