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反畔的意思、反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反畔的解釋

見“ 反叛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反畔是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反叛”,指背叛、叛亂的行為。以下從釋義、字源、典籍用例等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背叛與叛亂

    “反畔”指背離原有立場或統治者,發動叛亂。《漢語大詞典》明确其同“反叛”,釋義為“背叛,叛變”。

    例:

    《史記·秦始皇本紀》:“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鹹陽,斬首數百,皆拜爵。”其中“作亂”即“反畔”的具體表現。


二、字源解析

  1. “反”:

    本義為“翻轉”,引申為“違背”。《說文解字》:“反,覆也。從又,廠聲。”段玉裁注:“覆者,倒也。”

  2. “畔”:

    原指田界(《說文》:“田界也”),後假借為“叛”。《玉篇》:“畔,離也,叛也。”

    合成詞義:二字結合強調“背離界限,颠覆秩序”,凸顯行為的根本性背叛。


三、典籍用例與權威佐證

  1. 《漢書·五行志》:

    “諸侯更制茲謂叛。”顔師古注:“叛,反畔也。”

    此處直接以“反畔”釋“叛”,說明其為核心貶義詞。

  2. 《後漢書·隗嚣傳》:

    “畔臣見之,當何面目哉!”

    雖未直用“反畔”,但“畔臣”即“反畔之臣”,指背叛君主的臣子。

  3. 《論衡·恢國篇》:

    “亡新(王莽新朝)反畔。”

    指王莽篡漢後引發的天下叛亂,印證“反畔”適用于政權颠覆場景。


四、語義辨析


五、現代工具書釋義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收錄“反畔”詞條,釋為:

反叛。畔,通“叛”。

例證引《史記·周本紀》:“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於王,作脩刑辟。”


主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2.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2013年。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2013年。
  5. 《論衡校釋》(黃晖校釋),中華書局,1990年。

(注:古籍原文引用均依據權威整理本,現代辭書釋義以最新修訂版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反畔”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反畔”與“反叛”同義,指背叛、叛變的行為。具體指在被招募或加入某一組織後,違背原有立場或團體利益,轉而采取敵對或對立态度。

構成分析

文獻與用法

  1. 曆史用例:古籍如《漢書·梅福傳》提到“王章非有反畔之辜”,《後漢書》中也有“匈奴反叛”的描述,均指向背叛行為。
  2. 現代語境:多用于書面表達或曆史叙述,如“陰謀反畔”指暗中策劃叛變。

相關詞語

補充說明

“反畔”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以“反叛”形式出現。其含義強調從内部或原有立場出發的背離行為,與單純的外部敵對(如“侵略”)有所區别。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案訊薄莫壁居踣河不經世故參考書朝儀炒鱿魚騁舟寵授雠冤吹燈撮影電子琴杜德機杜二二三其節非分之想風掃關小刿鉥宏觀經濟撶船儉素矜弘虀糟疾瘵絶嵓巨億連流燎壇吏方輪頭羅生門鳴鞞沒世不忘抹着閻王鼻子虐魃鵲面弓榮褒撒風上下翻騰十二表法手迹四蕃司阍探馬駞逗蛙歌宛轉繩微象文囓溫陶霞牀遐曆小泰夏條協統縰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