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腿和臀部。借指下肢。語本《漢書·賈誼傳》:“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 清 陳文述 《哀凍死者》詩:“赤足露肩髆,瘦骨支髀髖。”
(2).謂解剖、肢解。 唐 柳宗元 《天對》:“奮力屠國,以髀髖厥 商 。”
“髀髋”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髀”(bì)指大腿,“髋”(kuān)指臀部骨骼或臀部整體。組合後表示大腿和臀部,常借指下肢部位。例如清代陳文述的詩句“瘦骨支髀髋”即用此義形容人下肢瘦削。
二、引申含義
在古漢語中,該詞還可引申為解剖或肢解動作,如唐代柳宗元《天對》中“髀髋厥商”,借解剖動作比喻商朝的覆滅。
三、文獻溯源
該詞最早出自《漢書·賈誼傳》的“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則斧”,原指宰割牲畜時需用斧斤處理髋、髀等大骨部位,後衍生出解剖義。
四、結構特點
“髀”為左右結構,骨字旁;“髋”同為左右結構,骨字旁,二字均與人體骨骼相關,組合後凸顯生理結構的緊密關聯。
提示: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引用。如需更詳細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髀髋(bì kuā)一詞的意思是指大腿和髋部,常用來形容人體左右大腿和髋關節的部分。
髀髋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這兩個字的來源及繁體寫法如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髀與髋的寫法并非一緻,這兩個部分的寫法如下:
以下是幾個使用髀髋的例句:
以下是與髀髋相關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通過以上信息,我們對于髀髋的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及相關詞彙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這些内容能夠讓您對髀髋有更全面的認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