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的意思、大物的詳細解釋
大物的解釋
(1).指天下或帝位。《莊子·在宥》:“夫有土者,有大物也。” 成玄英 疏:“九五尊高,四海弘巨,是稱大物也。” 宋 黃庭堅 《書磨崖碑後》詩:“撫軍監國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為。”
(2).指表示等級的儀制禮法。《國語·周語中》:“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荀子·賦》:“爰有大物,非絲非帛,文理成章。” 楊倞 注:“夫人之大者莫過於禮,故謂之大物也。”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三》:“禮樂征伐,先王治世之大物也。”
(3).猶重器。 明 宋濂 《隋室興亡論》:“蓋天下大物也,可以德持,不可以力競。”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專業解析
“大物”一詞在漢語中含義豐富,既指具體事物,也蘊含抽象概念,其核心在于“大”所強調的規模、重要性或特殊性。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基礎釋義:指體積龐大或重要的事物
- 本義指巨大的物體或重要的東西: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釋義:“大的東西。指形體巨大或地位重要的事物。” 例如:“倉庫中堆積着許多大物。” (指大型物件)。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釋義:“大的東西(多指體積、規模或重要性):龐然~ | 國家~。” 此釋義強調其在物理空間或社會認知中的顯著存在感。
- 引申指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
- 常用于指代地位顯赫、影響力巨大的人物,如“政界大物”、“商界大物”。此用法源于日語借詞“大物”(おおもの),指大人物、要人,後融入漢語語境。參考來源:《外來詞詞典》(劉正埮等編,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及現代媒體常用語。
二、哲學與文化内涵:源自《周易》的哲學概念
- 《周易·系辭上》經典表述:
- “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緻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 緊隨其後的是:“探赜索隱,鈎深緻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 其中“法象莫大乎天地”意指:可以被效法的現象,沒有比天地更偉大的了。這裡的“大物”雖未直接連用,但“天地”即是“大物”的典型代表,指宇宙間最宏大、最根本的存在。後世常以“大物”指代天地或自然界的宏偉法則。參考來源:《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對《周易》的闡釋資源(可訪問: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周易》資源 檢索相關研究)。
三、現代政治經濟術語
- “國民經濟的大物”或“大宗商品”:
- 在經濟學語境中,“大物”有時指對國家經濟有重大影響的基礎性、戰略性物資或大宗商品,如石油、糧食、重要礦産等。其特點是産量大、交易規模大、對國計民生影響深遠。此用法強調其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參考來源:相關經濟政策文件及《經濟學大辭典》等工具書對基礎産業的描述。
“大物”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層次含義:
- 物理層面: 指體積巨大或規模宏大的具體物體。
- 社會層面: 指地位顯赫、影響力巨大的重要人物或事件。
- 哲學層面: 源自《周易》,指天地等宇宙間最宏大、最根本的存在或法則(如“天地”)。
- 經濟層面: 指對國家經濟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意義的大宗商品或物資。其核心語義始終圍繞着“巨大”、“重要”、“根本”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
“大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文獻來源綜合分析:
一、基本含義
發音:dà wù
核心意義:指重要的人、事物或事件,表達對重要事物的重視。
二、詳細解釋
-
指天下或帝位
源自《莊子·在宥》:“夫有土者,有大物也。”成玄英注疏稱“大物”象征九五之尊的帝王之位,代指國家或政權。宋代黃庭堅《書磨崖碑後》亦有“趣取大物”之句,暗指争奪帝位。
-
指儀制禮法
古代文獻中常與等級制度相關,如《國語·周語中》提到“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荀子·賦》中“大物”指禮法,楊倞注稱“禮為治世之大物”。
-
喻指重器或國家象征
明代宋濂《隋室興亡論》以“大物”比喻國之重器,強調“天下大物”需以德持而非武力。
三、使用場景與辨析
- 古典語境:多用于政治、禮法相關的文獻,如《詩經》《莊子》等,強調事物的莊重性與重要性。
- 現代誤用:需注意與“地大物博”中的“物”區分,後者指資源,而非“大物”的原意。
四、總結
“大物”一詞承載了古代政治、文化内涵,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莊子》《國語》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不知高低出圈兒巑巑丹禁地上都都抹抹俸滿幹巴巴格論狗功晷時合後紅兒互訪忽遺蹇頓踐伐交禅介焉旌車浄者菫荼酒臭九禦九源絕倫逸群拷認赉诏朗寤兩體裡遞另外理事會梅花障冥應迷悮内部聯繫牛箧辟阖前楹樵薪親土鵲門容積如堕煙海弱不禁風三頭對案蒴果贖帖天國填寫佻率銅綠腿帶推原婉戀窩心腳烏雲縣門西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