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繪畫的範本。 宋 陸遊 《舟中作》詩:“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 明 楊慎 《杜詩入畫》:“ 杜 詩‘花遠重重樹,雲輕處處山’,畫本可作。”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自然應該研究 歐洲 名家的作品,但也更注意于 中國 舊書上的繡像和畫本。”
(2).泛指畫冊。 明 張甯 《方洲雜言》:“先朝西域貢馬,高九尺餘,頸與身等,昂舉若鳳。餘見今京師人家,多存畫本。” 清 梁章鉅 《楹聯叢話》卷四:“畫本紛披來野意,文辭古怪亦天真。” 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月蝕》:“小孩子們聽說要到海邊,他們的歡喜真比得了一本新買的畫本時還要加倍。”
(3).指畫幅後面的襯紙。 清 陸時化 《書畫說鈴》十五:“ 張守中 桃花山鳥,名畫也。《銷夏録》載之……同郡一宦,每過其店,輒譽是畫。黠者因至藏畫家,説以畫本日久,漿退紙縐,卷舒必為害,須加薄漿,直而藏之,可無恙。”
(4).在文書上籤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太宰揖吏科》:“若五部則遵往例,赴各科畫本,不敢異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太宰揖吏科》:“聞部堂之至各科,科臣垂簾居内,部臣向内揖,科臣簾内答之。畫本畢,再揖而行,兩人不相面也。”
“畫本”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繪畫的範本
指用于學習或臨摹的繪畫樣本,常見于藝術教育領域。例如宋代陸遊在《舟中作》提到“村村皆畫本”,明代楊慎也以杜甫詩句為例說明其可作畫本。
泛指畫冊
指裝訂成冊的繪畫作品集,如兒童圖畫本或藝術家的作品合集。提到學生使用圖畫本記錄植物名稱,并配有彩筆創作。
畫幅的襯紙
特指裝裱畫作時用于支撐的底層紙張,屬于裝裱工藝的一部分。這一含義在多個來源中被提及,但實際應用較少。
文書籤署
古漢語中可指在文件上籤字确認,屬于引申用法。例如提到“在文書上籤署”的釋義。
補充信息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適用釋義,若需深入考據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畫本》是指裝有繪畫作品的書籍。通常指以繪畫作為主要内容的書籍。畫家或藝術家通過繪畫來固定和表現自己的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畫本在藝術領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傳承和展示繪畫藝術的精華。
拆分《畫本》的部首是「⼭」和「⻊」,按字的發音和筆畫順序,它們分别可以拆分為「⼜」、「從」、「⼣」和「⼋」、「⺼」。
拆分後的部首和筆畫數量如下:
《畫本》一詞來源于漢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在漢字中,「畫」是表示繪畫的意思,「本」則代表書籍或圖書的意思。在繁體字中,「畫」用「畫」字表示,而「本」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畫本」為例,「畫」的古漢字形狀更加象形,由人物形象「⽺」和工具形象「戈」組成,表示一個人用工具勾勒出形象。而「本」的古漢字形狀則更加象形,表示樹本朝天的形狀。
以下是一些關于《畫本》的例句:
與《畫本》相關的組詞如下:
《畫本》的近義詞是「繪畫集」、「畫集」、「繪本」。而反義詞則沒有一個特定的詞彙與之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