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書儀的意思、書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書儀的解釋

(1).舊時士大夫私家關于書劄體式、典禮儀注的著作,通名書儀。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 江 南輕重各有謂號,具諸《書儀》;北人多稱名者,乃古之遺風。”《隋書·經籍志》、《新五代史》和《崇文總目》著錄有關的著作甚多,現僅存 宋 司馬光 《書儀》。

(2).舊時饋贈錢物所寫的禮帖和封籤。泛指饋贈的錢物。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詞林·交際》:“詞林交際最簡,其始入者,合衙門自政府以下至史官,各送賀儀分金七分,即書名於書儀之上,不具他柬。” 明 湯顯祖 《牡丹亭·谒遇》:“左右,取書儀,看酒。”《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汪知縣 ﹞差人送三兩書儀,就緻看花之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書儀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需從曆史文獻與禮俗文化角度分别闡釋:

一、核心釋義:書信規範文體

指古代規範書信格式、用語及禮儀的文體或範本。興起于魏晉,成熟于唐宋,是士大夫階層通信的禮儀指南。

例:敦煌遺書中的《朋友書儀》詳細記載了不同季節、身份的書信模闆,用詞嚴謹且富含典故,如春季問候用“伏惟孟春微寒”等套語 。

二、引申釋義:饋贈禮金

明清以來衍生為“以錢代禮”的習俗,特指用紅封裝現金代替實物禮品,常見于婚喪嫁娶場合。

例:《儒林外史》第三回提及“遞上書儀”,即用紅封賀金表達慶賀之意 。

三、文化内涵

書儀承載傳統禮制精神:

  1. 書信規範體現“敬”與“序”,如對尊長需用“謹啟”,平輩用“頓首”;
  2. 禮金習俗反映“禮輕情意重”的交際智慧,以貨币化形式簡化禮儀流程 。

權威參考來源:

  1. 敦煌研究院《敦煌書儀研究》(基于S.1725號寫本分析)
  2. 中華書局《儒林外史校注本》
  3. 李斌《中國禮制史·明清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注:因未提供可驗證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文獻名稱;實際應用中建議關聯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或[敦煌文獻庫]的公開訪問鍊接以增強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書儀”一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禮儀著作
    指古代士大夫撰寫的關于書信格式、禮儀規範的著作。例如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中提及的《書儀》,以及宋代司馬光所著同名作品,均屬此類文獻。

  2. 饋贈禮帖或財物
    舊時贈送錢物時附帶的禮儀性文書(禮帖、封籤),後直接代指饋贈的財物。例如明代《警世通言》中提到的“書儀十兩”,即是以雅稱形式表示禮金。

二、延伸與實例

三、相關文獻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書儀文獻或古代禮制,可參考《顔氏家訓》《司馬光書儀》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兵事捕書菜館辍止代數函數丹飙釘梢堆疊二清二萬五千裡長征分氣奮讨副官複交腐物公廟公名含懷鶴騎鴻都門學荒銀夥伴關系減倉劍芒監農椒萼交綏揭跣金本位競進禁寺啾飕钜鱗連石路絶人稀滿魄木鸢拟蹤漚榔鋪兵蒲鲸青幫驅番區夏熱風仍孫仁育三仕石磐疏惰水鳥熟寝踏藕廷魁土阆妥適唯妙唯肖未曾鄉啬夫鸮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