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禀给的意思、禀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禀给的解释

亦作“禀给”。犹禀食。《后汉书·南匈奴传》:“其年,南部苦蝗,大飢, 肃宗 稟给其贫人三万餘口。”《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民失业,归 慕容廆 者甚众, 廆 稟给遣还,愿留者抚存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六丁》:“独学舍禀给皆久废,用兵已来,捐貲者率许在籍肄业……雍中人才寥寥,素餐为惭耳。”参见“ 稟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禀给”的汉语词典释义

“禀给”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禀”与“给”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文献用例,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禀”古通“廪”,指官府发放的粮食或物资;“给”意为供给、供应。因此,“禀给”指官府或上级向特定对象(如官员、士兵、民众)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资或资金,强调官方性质的供给行为。例如《宋史·职官志》载:“边戍军士,皆由朝廷禀给。”

  2. 词源与词性分析

    • 禀:《说文解字》释为“赐谷”,本义为官府粮仓,引申为受赐、领受。
    • 给:《玉篇》注为“相足也”,即充足供应。

      两字连用为动词,常见于古代公文与史籍,表“官方供给”或“按需分配”。

  3. 历史用例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财政制度。如《资治通鉴·唐纪》提及:“州县禀给流民,以安其居”,指地方政府赈济灾民。此用法突显其行政与救济功能。

  4. 现代语义扩展

    现代汉语中,“禀给”一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历史文献研究、古汉语教学中仍具解释价值。部分方言或特定语境下,可引申为“按需分配资源”的广义概念。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禀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文献用例

3.字义分解

4.现代使用与权威性

提示

如需深入研究,建议参考《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或权威辞书(如、)。

别人正在浏览...

白酂把绝半阴炳灵公比音长借马醇漓代还戴季陶灯山调鹰嫡配封豕长蛇高宾公车拱袂管主过日子固穷骨学韩昌黎花轿煌熠鯶子谏疏教鞭吤吤急流勇进浸淬浚渫刻舷连注猎古里海礼俗六衢缅怀宓机绢密靓民圂模胡弄颊岐黄雀迷眼软言润济杀菌剂爽心酥松太上忘情曈昽颓响脱籍微琐温差文化书社物货黠戛斯献宝香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