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德的意思、秉德的詳細解釋
秉德的解釋
保持美德。《書·君奭》:“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慎。”《楚辭·九章·橘頌》:“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漢書·文帝紀》:“皆秉德以陪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秉德無怠,稱朕意焉。” 明 陳子龍 《讨山寇至平昌憩項中丞雙溪園》詩:“孚魚在秉德,革梟來好音。”
詞語分解
- 秉的解釋 秉 ǐ 拿着,持:秉燭。 掌握、主持:秉正。秉公。 古代容量單位,一秉合六十斛。 姓。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秉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文化内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秉德”指秉持道德準則,強調恪守正義、誠信等美德()。其中,“秉”意為手持、掌握,引申為堅持;“德”指道德品質、善行與仁愛,包含遵循自然規律和本心的含義()。
二、文化淵源與典籍引用
- 《尚書·君奭》:“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慎”,強調以道德規範行為。
- 《楚辭·橘頌》:“秉德無私,參天地兮”,以橘喻人,贊美無私美德。
- 《漢書·文帝紀》:“皆秉德以陪朕”,指臣子以德行輔佐君主()。
三、使用場景
- 品德評價:用于贊美人堅守道德,如“秉德之人,值得信賴”。
- 命名文化:作為名字時,寄托了“秉承善德、修身立世”的期望()。
- 文學創作:常見于古典詩文,體現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四、延伸解讀
“德”在傳統文化中不僅是行為規範,更包含順應自然規律的哲學觀,如《說文解字》釋“德”為“升也”,暗含通過修養提升自我境界的深意()。因此,“秉德”不僅是道德堅守,更是一種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秉德》這個詞的意思
《秉德》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恪守道德,遵守正義。它強調一個人應該以正直、誠實、善良和公正為準則來行動和生活。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秉德》這個詞的部首是禾(心),它有8個筆畫。
來源
《秉德》一詞來源于古代,它是由“秉”和“德”兩個字組成的。秉意為執持、把握,德則指道德、品德。這個詞語的産生,是為了鼓勵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追求正義。
繁體
《秉德》這個詞的繁體字書寫形式為「秉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與現代寫法不同。《秉德》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形式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基本上所指的意義是相同的。
例句
1. 她一直秉德修身,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2. 作為一名公職人員,他應該秉德為民,積極為社會貢獻力量。
組詞
與《秉德》相關的一些詞語有:秉持、修身、遵守、正義、品德等。
近義詞
一些和《秉德》意思相近的詞語包括:恪守道德、守正、奉行正義、遵循道義。
反義詞
與《秉德》相對的意思可以有:不拘小節、違法亂紀、不道德、行不軌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将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