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天寒地凍。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時方沍凍,乃裸無寸縷。疑為妖魅。”
“冱凍”是一個文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冱凍(hù dòng):形容極其寒冷、天寒地凍的狀态。
冱(hù):
凍(dòng):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文學場景,強調極端寒冷的氣候或環境。
冱凍(hù dòng)一詞是指冷卻結冰的意思,常用于形容水或其他液體在低溫下凝固的過程。
“冱”字的部首是冰字底,從上至下是“冫”和“冫”,共有5畫。而“凍”字的部首是冫字底,從上至下是“冫”和“冫”,共有4畫。
“冱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表示寒冷天氣下水結冰的現象。繁體字中,“冱”字和“凍”字的形态保持不變。
在古代,對于“冱凍”這一詞的表達往往通過一些古代漢字來描繪。其中,“冱”字曾用“淩冰”或“冰寒”來代替,“凍”字則曾用“凝結”或“結冰”等表述。
1. 冬天來臨,湖水溫度驟降,開始冱凍。
2. 寒冷的天氣下,池塘上的水迅速冱凍成了厚厚的冰層。
冱凍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詞,例如:冱凍天氣、冱凍期、冱凍河流等。
與“冱凍”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凝固、結冰等。
與“冱凍”意思相反的詞語是融化、溶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