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以黍粒为计量基准。累黍,谓按一定方式排列黍粒以定分、寸、尺及音律律管的长度;同时定合、升、斗、斛以计容量,定铢、两、斤、钧、石以计重量。三者互相参校。见《汉书·律历志上》。《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九年》:“﹝ 郑译 ﹞与 邳公 世子 苏夔 累黍定律。”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积其空围斯累黍定而规式昭。”
(2).指极微小之量。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探灵测化,但累黍而无差。”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
纍黍:1.累列或累积黍粒。古代计量方法之一种。其法列黍以定分、寸、尺等及音乐律管之长度;累黍以定合、升、斗等容积,铢、两、斤等重量。见《汉书·律历志上》、《宋史·律历志四》。
(2).谓数量、差距微小之至。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操舟者日行滩瀨间,巨石森立,矛戟外向,舟触石罅而出,相去纍黍,輒成齏粉。”
(3).指累积微量。 宋 刘克庄 《初宿囊山和方云台韵》:“累黍功名成未易,跳丸岁月去堪惊。”
“累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
古代计量基准
累黍指以黍粒(谷物)为基本单位进行度量衡的校准。通过排列黍粒来确定长度(分、寸、尺)、音律律管的标准,以及容量(合、升、斗、斛)和重量(铢、两、斤、钧、石)的计量标准。例如《汉书·律历志上》记载了这种精确的计量方法,并强调三者需互相参校。
极微小的量
在引申用法中,“累黍”比喻极小的数量或差异。如唐代司空图《成均讽》提到“探灵测化,但累黍而无差”,梁启超《变法通议》中“不爽累黍”均用此意。
“累黍”常出现在成语中,例如:
“累黍”既是一种古代计量方法,也用于形容极微小的量。其衍生成语体现了古人对精确度的重视,相关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多次出现。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汉书》《资治通鉴》等古籍。
《累黍》(lěi shǔ)是一个中文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某个共同目标或理想而不辞辛苦、不辞劳累地努力奋斗。
《累黍》一词由“田”、“禾”、“黍”三个部首组成,其中“田”和“禾”是左右结构,其他的笔画为“丿”、“乛”、“丶”、“勹”。
这个成语源自于《论语·子罕》一章:“子曰:‘累黍而食,不知疮痍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们为了吃上一顿饭,辛勤地耕种庄稼,不计较劳累和受伤。
繁体字“累黍”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字形和笔画有所调整。可是,研究发现古汉字容易引起误解,所以,结构并没有明显差别。
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累黍而不觉疲惫。
勤劳、辛勤、努力、奋斗
拼搏、苦干、不辞辛劳
轻松、懒散、安逸
板权表里相依草灰昌华苑长彴琤璁城防军冲激愁神楚鸠打头豆棚闲话杜口絶言敦贞仿斅佛影蔬咯痰广道贵际规望鬼幽寒蛩黄须儿结彩解围精微矜闵赍遣拒战开疆刻轹老庚理棹陆掠旅券马猴木仆南北宅袍哥仆憎任黎睿才丧娶擅名善信剩有申致事典首级水鸟説约兕虎死事随珠荆玉顽躯嗡嗡营营污庳闲驹仙箓孝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