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窗。 唐 杜牧 《寄内兄和州崔員外十二韻》:“雨侵寒牖夢,梅引凍醪傾。”
“寒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寒”和“牖”兩個單字組成,需分别解析:
寒
本義指“寒冷”,如《說文解字》釋為“凍也”。引申可形容貧寒(如“寒門”)、凄涼(如“寒心”)或冷清的環境。
牖
古稱窗戶,特指開在牆上的通風口。《說文》載:“牖,穿壁以木為交窗也。”早期建築中,“戶”指門,“牖”指窗,如《詩經·七月》“塞向墐戶”中的“向”即北牖。
合解“寒牖”
字面指“寒冷的窗戶”,多用于古詩文描寫清冷、貧寒的居所。例如:
注意
該詞屬生僻用法,現代罕見。具體語境中可能含隱喻,如暗指文人清貧自守、孤高心境或環境凄冷。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寒牖》是一個古代詞語,意為“寒冷的窗戶”或“冬天的窗戶”。在冬季,窗戶無論是從室外的寒冷還是從室内的冷氣都會感到寒冷,因此稱之為寒牖。
《寒牖》的拆分部首是“宀”和“牛”,它們分别指向了“房屋”和“牛”的意思。根據筆畫統計,《寒牖》總共有16個筆畫。
《寒牖》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紅樓夢》中,是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之一。小說中描寫了賈府冬日的景象,其中提到了“寒牖”的詞語。
《寒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寒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寒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寒牖」。
1. 冬日的風從寒牖中吹進來。
2. 他坐在窗前,凝視着寒牖外的雪景。
1. 冬季(dōng jì)
2. 窗戶(chuāng hù)
3. 寒冷(hán lěng)
冷窗、冬窗、寒窗
暖窗、春窗、溫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