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诎身的意思、诎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诎身的解釋

降低自己的身分;委屈自己。 漢 揚雄 《法言·五百》:“詘身,将以信道也。如詘道而信身,雖天下不為也。” 宋 曾鞏 《答王深甫論揚雄書》:“見所不見,敬所不敬,此《法言》所謂詘身所以伸道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诎身(qū shēn)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诎”和“身”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屈身、降低身份”,常用于描述因外在壓力或内在選擇而主動或被動地收斂姿态、舍棄尊嚴的行為。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字義溯源

    “诎”本義為彎曲,《說文解字》釋為“诘诎也”,引申為言語受阻或行為受制;“身”指人的軀體或身份地位。二者結合後,既包含身體層面的屈折(如彎腰行禮),也涵蓋精神層面的自我貶抑(如屈從權勢)。

  2.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與文學作品中。例如《漢書·王莽傳》記載“诎身以安國”,指犧牲個人尊嚴以保全國家利益;《聊齋志異》中“诎身事賊”則含貶義,形容屈節投敵的負面行為。

  3. 近義辨析

    與“屈尊”“降志”等詞相近,但“诎身”更強調被動性,隱含無奈或隱忍的意味。反義詞為“昂首”“抗節”,體現堅守氣節的态度。

語義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诎身”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通過古代文獻用例體現,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詞義解釋
“诎”通“屈”,意為彎曲、折服;“身”指自身。組合後表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常與堅守道義相關聯。該詞多用于表達為追求更高理想而主動妥協的情境。

2. 文獻引證

3. 使用背景
該詞多出現于儒家語境,與“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士人精神相通,體現古代文人在理想與現實沖突時的處世哲學。

現代理解提示
由于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若需在當代語境中使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說明其“為大局暫時隱忍”的引申義,并标注古文出處以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疊布包拯蔽柨比甲冰淇淋博局陳情塵言出奔打談達頭魚飛花負重含汙高絕桄榔歸憑滾同故事片涵潤赫赫英名互聯網渾渾泡泡伽他齎貸激憤錦腸經谶酒鄉巨拇離樓攏身蘿蔓馬來西亞瞀容門皂耐看拼彈丘落入液三居上九沈謀谂熟十返濕濛濛收歇摔交水晶球水煙筒碎月隨踵而至塌架榻位天惠跳嬉帷毂文組缃帙鹹京犀顱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