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诔德的意思、诔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诔德的解釋

謂累述并表彰死者的德行。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序:“何用誄德?表之素旗;何以贈終?哀以送之。” 晉 潘嶽 《楊荊州诔》:“聖王嗟悼,寵贈衾襚。誄德策勳,考終定謚。”《宋書·後妃傳·文帝袁皇後》:“乃命史臣,誄德述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诔德"是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向一種特定的文體及其功能。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詞義解析 "诔"字本義為累列死者生時德行,即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予以表彰。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诔,谥也。從言,耒聲。累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谥者。"(來源:許慎《說文解字》) "德"指品行、功業,尤指高尚的操守與貢獻。 故"诔德"合指:通過诔文這種特定文體,累述并頌揚逝者的德行與功績。

二、 文體特征與功能 诔文是中國古代哀祭類文體的一種,主要用于:

  1. 述行表哀:系統追述逝者生平重要事迹,尤其突出其品德操守(德)、功勳成就(功),表達哀悼之情。南朝劉勰《文心雕龍·诔碑》雲:"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來源:劉勰《文心雕龍》)
  2. 定谥依據:古代為地位較高者(如君主、貴族、官員)拟定谥號時,常以诔文所陳述的德行為重要參考。《禮記·曾子問》鄭玄注:"诔,累也,累列生時行迹,讀之以作谥。"(來源:《禮記》鄭玄注)
  3. 禮儀載體:在喪葬儀式中宣讀,是古代喪禮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 行文規範 傳統诔文具有固定格式:

總結 "诔德"指通過撰寫诔文這一特定文體,累述并彰揚逝者的生平德行與功績,其核心功能在于"累列德行,以彰不朽",兼具述哀、頌德、定谥及禮儀功用,是古代中國喪葬文化與禮儀制度的重要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

“诔德”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ěi dé,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叙述和總結的方式表彰逝者的德行。具體解析如下:

  1. 詞義拆解

    • 诔:本指古代哀祭文體的一種,主要用于追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達哀悼之情,常見于喪葬儀式。
    • 德:指品德、德行,強調逝者的道德修養或功績。
      組合後,“诔德”即通過撰寫诔文來稱頌逝者的美德。
  2.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尤其是傳統禮儀或曆史文獻中,例如在葬禮、墓志銘或紀念性文章中,以表達對逝者的敬意與追思。

  3. 補充說明
    “诔”作為文體起源于周代,最初由貴族階層使用,後來逐漸擴展到士人群體。因此,“诔德”不僅是對個人的褒揚,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道德典範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具體句子中的應用,可參考來源中的造句示例。

别人正在浏覽...

敖詳鬓亂钗橫閉置曾母投杼出出律律吹劍首處實效功打牲迪吉笃雅惡薄煩燠飛蠝封疆大吏膚合附炎甘露滅根盤蒂結革言鲎杓滑車兼包并畜餞春将欲腳踏車岕茶借路解探經濟特區警抑矜絜金絲踦重克肩一心刻蠟枯腸獵士粒米狼戾龍文刀慢媟漫淹面值麋角明罰勑法暮色内資球刀熱趕郎融渾上将軍省事甯人深圳市事不關己束裹踏腳鉗亭曆媮末無郵汙真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