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大的志向。 北齊 劉晝 《新論·觀量》:“人有小察細計者,知其必無遐志廣度。”
“遐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遐志”指遠大的志向或抱負,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具有超越當下的宏偉目标和理想追求。該詞由“遐”(遙遠、廣闊)和“志”(志向)組成,字面可理解為“遙遠而廣闊的志向”。
“遐”與“志”的關聯
經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劉晝的《新論·觀量》:“人有小察細計者,知其必無遐志廣度。”意為過于計較細節的人,往往缺乏遠大志向和寬廣胸襟。
“遐志”不僅是一個描述志向的詞彙,更蘊含對精神境界和人生高度的追求。其核心在于鼓勵突破局限、樹立長遠目标,具有積極的文化内涵。
如需更多曆史用例或權威考據,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進一步查證。
遐志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遠大的志向、雄心壯志。它包含了追求成功和實現目标的強烈願望。
遐(辶辵)+ 志(心土)
遐的部首是辶(辵),總筆畫數為11。
志的部首是心(忄)或土(士),總筆畫數為7。
遐志最早出現于《詩經·大雅·遐方之宴》中,表達了立志追求遠大目标的意思。
繁體字為「遐志」。
古代漢字寫作遐志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相似。
1. 他從小就懷有遐志,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
2. 這位年輕的運動員懷揣着遐志,追求着金牌。
1. 遐想:追求遙遠的幻想和理想。
2. 遐願:遠大的願望和心願。
3. 遐思:思考遠大的目标或問題。
志向、抱負、雄心
庸庸碌碌、平庸、無志
【别人正在浏覽】